宜阳县城西南方向约40公里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叫红涧沟(今上观乡山岔沟村一带)的地方。这一带山高沟深,地形破碎,森林茂密,交通条件一度十分落后。1944年日军攻陷洛阳后,一批有勇有谋的共产党人在此集结,成立中共宜阳县抗日工作委员会,领导宜阳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如今,这处旧址仍然静静地坐落在那里,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中共宜阳县抗日工作委员会旧址(宜阳县文物保护中心供图)
宜阳县城西南方向约40公里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叫红涧沟(今上观乡山岔沟村一带)的地方。这一带山高沟深,地形破碎,森林茂密,交通条件一度十分落后。1944年日军攻陷洛阳后,一批有勇有谋的共产党人在此集结,成立中共宜阳县抗日工作委员会,领导宜阳人民开展抗日斗争。如今,这处旧址仍然静静地坐落在那里,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中共宜阳县抗日工作委员会旧址原本是村里的一座老庙,关于它成立的故事,要从1941年“皖南事变”后说起。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洛阳地区大部分共产党员及领导干部陆续到外地隐蔽,各级党组织停止活动。
1944年4月,日军发动了旨在打通中国东北到东南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首先打响的是第一阶段的河南战役。当时,由于国民党畏敌退缩,不久即形成溃退之势,郑州、洛阳等重要城市纷纷沦陷,日军乘机侵占中原。在宜阳县,日军不仅建立了军政机关和“自卫团”(汉奸武装组织),还在高桥、寻村、柳泉、盐镇、韩城、中石村等地成立伪区部,实行殖民统治。
“当时,在外地隐蔽的共产党员开始陆续返回宜阳,与留在宜阳的共产党员一起抗日。但是,他们多数分散隐蔽在山区,彼此联系不便,难以形成更大更集中的势力。”原宜阳县党史研究室办公室主任李小平说。
为了加强对全县抗日工作的统一领导,1944年6月初,共产党员程远宣、张达人等来到红涧沟,利用当地一座老庙召开会议,成立中共宜阳县抗日工作委员会,程远宣任书记。
李小平介绍,程远宣曾在1932年担任中共宜阳县委首任书记,在当地颇有威望。皖南事变前后,他前往外地开展斗争工作。洛阳沦陷后,他意识到,宜阳需要有人站出来带着大家一起抗日,于是主动返回。之所以选择红涧沟这个地方,一是因为这里适宜隐蔽,二是因为有亲戚在这里,方便接应。
中共宜阳县抗日工作委员会成立后,确立了主要任务:恢复壮大党的组织,筹集枪支,建立抗日游击队,进行武装抗日,并设法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
约一个月后,中共宜阳党组织创始人之一、时任冀鲁豫区十二地委组织部部长的张剑石奉命回到宜阳,立即与刚成立的中共宜阳县抗日工作委员会取得了联系,并在赵保、红涧沟等地召开了几次党员会议,了解敌人暴行、分布,以及党员和群众的思想状况,并且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建立河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示。1944年10月,张剑石得到八路军抗日独立支队的帮助,以东赵保为中心建立伊洛区抗日根据地,成立中共伊洛区工委、伊洛区办事处和伊洛区独立团,接替中共宜阳县抗日工作委员会进一步领导宜阳人民开展抗日斗争。
“中共宜阳县抗日工作委员会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但它统一了领导,提高了认识,组织了力量,以不同形式打击了日军,为后面的伊洛区抗日根据地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础。”李小平说。
如今,中共宜阳县抗日工作委员会旧址已经成为宜阳县一处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来到这里重温党史,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刘嘉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