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在洛阳特色地标应天门,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身着汉服赏国风夜宴、品盛唐风潮、感洛阳魅力。数据显示,自今年牡丹文化节以来,隋唐洛阳城应天门景区抖音定位曝光量超8.2亿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这个五一,在洛阳特色地标应天门,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身着汉服赏国风夜宴、品盛唐风潮、感洛阳魅力。数据显示,自今年牡丹文化节以来,隋唐洛阳城应天门景区抖音定位曝光量超8.2亿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将历史的时钟回拨千年,矗立于漫漫时光,应天门见证了隋炀帝“万国来朝”、武则天“女皇登基”,也亲历着神都洛阳的城市变迁。
应天门曾是国家与皇权的象征
作为隋唐洛阳城的宫城正门,应天门最初叫则天门。
宇文恺营建洛阳时,将宫城设在皇城的西北角,称紫微城或紫微宫。应天门于隋代初建,根据《论语》“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取“以天为则”之意,故称则天门。
据《大业杂记》记载,隋时则天门为两重观,上曰紫微观,“左右连阙,阙高一百二十尺”。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城楼,代表着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因则天门过于奢华,李世民曾下令将其焚毁。不过,唐高宗时又重修则天门,历史上的则天门规模宏伟,气势浩大,其“两重观,三出阙”是中国古代礼制中最能彰显天子身份和地位的建筑形制,是当时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武则天称帝时,登基大典也是在则天门城楼上举行的。
公元705年,武则天还政李唐。她的子孙为了避讳,将则天门改称应天门、五凤楼等。
“晴阳晚照湿烟销,五凤楼高天泬寥。野绿全经朝雨洗,林红半被暮云烧。龙门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自入秋来风景好,就中最好是今朝。”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下的这首《五凤楼晚望》,描写了雨过天晴后诗人登上五凤楼看到的浩瀚美景。诗句中的“五凤楼”就是应天门。
助力历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据了解,应天门遗址是目前国内发现等级最高的城门楼遗址,被誉为“隋唐第一门”。
翻阅“隋唐第一门”的古老档案,这几个年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开始对应天门遗址进行考古勘察;2016年10月,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2019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应天门南广场开启了首场灯光秀。
檐庑殿、青砖铜瓦、双向三出阙……洛阳市文旅集团负责人介绍,集遗址保护展示与隋唐文化相结合的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在原址保护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还原了历史风貌,突出“全唐风”,馆内以遗址实物、沙盘模型、展板及多媒体等方式展示了隋唐洛阳城的历史沿革与变迁,满足了遗址保护与展示功能的需求,为如今应天门变身“网红打卡地”奠定重要基础。
复原后的应天门建筑高约15层楼高,主要由台基、城楼、朵楼、阙楼、飞廊、连廊等组成,为减少对遗址层的干扰,复原后的应天门采用大跨度异型钢结构建造承台。
洛阳市文旅集团负责人介绍,为给更多游客带来多元化的沉浸式视听体验,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在“一门三道”遗址保护的基础上,通过25台超清投影数字化技术手段,逼真再现各类繁盛场景。如今的应天门正如期待中那样,助力整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向全世界展现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隋唐时,应天门彰显着历代天子的皇权风范,还是当时举办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不二选择。现如今,应天门依旧是各大重量级活动中的“C位担当”。
作为2020年央视戏曲春晚分会场、2020年央视中秋晚会、第3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式、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赏花启动仪式等活动的举办地,应天门频频“出圈”,成为古都洛阳乃至中国的一大文化地标。
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吹来一缕传统文化创意表达的清新之风。随后,在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中,作为国风国潮的现代化展示,应天门频频惊艳亮相,让不少观众感叹“传统文化理当如此自信”。
漫长的文明进程给洛阳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灿若星辰。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洛阳充分发挥深厚的历史文化优势,加强对文旅文创的创意设计和品牌打造,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站在国潮崛起的风口,应天门立足温润了千年的历史文化,以不断打造的新产品、不断解锁的新玩法、不断引爆的新流量,从容书写着古老城门的“青春答卷”。如今的应天门,早已“化身”为讲述华夏历史、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与窗口,向全世界展现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在创新发展中推动文化与旅游从“物理组合”迈向“化学反应”,助力“诗和远方”完美交融。(洛报融媒·洛阳网首席记者 王若馨 通讯员 刘青 赵奕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