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二里头祭祀设施“坛”和“墠” 体现王权并被后世继承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洛阳新闻  来源: 洛阳网 2023.03.24 19:00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核心提示:

“位于二里头遗址‘井’字形框架北部的祭祀区,也是都城的一个重要区域。”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介绍,在这里发现的与宗教祭祀有关的建筑和其他遗迹,为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和思路。

二里头祭祀建筑遗存(资料图)

  另一类是低于地表的单体或组合式长方形半地穴式建筑,可能是古代文献中的祭祀设施“墠”(音shàn)。其内铺垫有净土,净土上有人类活动形成的踩踏面,及经过火烤形成的大小不一的“红烧土面”,无墙无柱。因此,其可能是没有屋顶的建筑,壁面抹有“墙皮”。 “墠”类遗存的周围也发现有随葬铜器、玉器、漆器和陶器的贵族墓葬。

  东汉郑玄注《礼记·祭法》时说:“封土为坛,除地为墠。”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高于地表的圆形建筑”和“低于地表的长方形半地穴式建筑”形制与此符合。它们各自具体功用是什么?我们现在还不能从其自身遗迹现象找到明确答案。不过,考古专家推测,中国古人有天圆地方概念,所以,圆形的“坛”是祭祀天神的设施,方形的“墠”是祭祀地祇的设施。

  祭祀天地神祇,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如果说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神,是表现王权正统性的方式,那么祭祀天地神祇则是体现王权正当性的重要手段。赵海涛介绍,二里头“坛”“墠”类祭祀设施,其祖形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至夏代早期,并在以后王朝更迭中得以世代传承,逐步发展变迁。例如,考古发掘的南京六朝地坛、西安唐代天坛,是秦汉以后天坛、地坛的代表性遗址;而明清天坛、地坛和社稷坛,更是广为人知的祭祀建筑。(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首页  上一页  [1]  [2] 
[ 责任编辑:赵彤彤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第二届洛阳牡丹冠脉介入研讨会成功举办 聚焦复杂冠脉介入技术发展
第二届洛阳牡丹冠脉介入研讨会成功举办 聚...
  • · 为生命接力 !市三院医生张楠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 ·男子右肾被“蛀空” 竟因老婆患过肺结核
  • ·如何科学预防光敏性皮炎?
  •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 ·朱延振:痴迷三十余年 耕耘盆中乐土
  •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新闻排行
  • 洛阳上榜全国旅游目的地城市前十...
  • 技术世界先进!洛阳创新“西瓜芯...
  • 张玉杰主持召开专题会议
  • 洛阳今日多云到晴天 最高气温33℃
  • 晚上想喝汤?洛阳这些汤馆夜间不打烊
  • 外地牌照租赁电摩上路是否合规?...
  • 特早花牡丹“三月兰”
  • 大力弘扬务实作风——扎实开展深...
  • 清明假期,洛阳龙门站单日发送旅...
  • “顶流”已开!王城公园“金丝贯...
  • 百姓呼声
    裴村是不是又有..
    洛职西门口和正..
    洛阳市新街北延项目还会实施吗?
    市公共交通支付一体化何时能上线?
    精彩图片
    洛宁县马店镇:农...
    牡丹绽放迎客来【...
    牡丹公园:古牡丹...
    油菜花海醉游人!...
    精彩热帖

    满园春色关不住

    油菜花开引人来

    花开迎春

    隋唐随拍
    /汝阳天心寺考
    /村戏
    /冬日取暖的事儿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