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工改工”,盘活老旧厂房资源,推动低效用地二次开发,已成为广东省东莞市等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大市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发力“工改工”,盘活老旧厂房资源,推动低效用地二次开发,已成为广东省东莞市等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大市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近期我市考察团到粤港澳大湾区考察,专程在东莞市考察了楷模、慕思等传统家具制造等领域企业“工改工”和智能化改造成效。
一边是产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渴求,一边是土地开发强度逼近极限。东莞通过产业迭代、厂房更新,为城市注入了新活力,为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洛阳,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如何盘活低效用地?如何推进老旧厂房改造升级?如何抓好“三大改造”?东莞的探索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破旧“变身”高大上 项目改造后产值翻七番
何为“工改工”?
东莞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所谓“工改工”,就是将存量低效的工业用地再开发,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从改造模式上看,“工改工”包括城市更新、拆除重建、综合整治等方式。在广东最常见的,是将原有存量工业用地或旧工业区,升级改造为新型产业用地(M0),从而实现老工业项目“腾笼换鸟”。
位于东莞市厚街镇的楷模家居用品制造有限公司,是“工改工”的示范项目。
走进这家企业,完全看不出传统工厂的模样。一排梯田式的建筑是工业制造厂房,厂房外墙贴满瓦片古色古香,利用改造挖出的泥土堆砌出一座“山”,展厅在“山”内部改造而成,创意十足……考察团成员第一印象是工业厂房改造,原来还可以“这样玩”。
据介绍,这里原来是一家劳动密集型的外资制鞋厂,后来出于种种原因停产。2015年,楷模公司整体收购厂区并进行“工改工”改造。改造后,楷模向传统家具产业注入创新元素,通过私人定制、全屋定制等产品创新,已经成了当地的一家行业领军企业。
经过一年多的改造,这个“工改工”项目不仅盘活了129亩存量空置用地、17栋闲置工业建筑,容积率还从原来的0.3提高到了1.6。同时,综合收益也得到大幅提高,原来鞋厂年产值只有5000万元,改造后实现年产值4亿元、纳税2500多万元。也就是说,老破旧“变身”高大上,楷模家居“工改工”项目改造后产值翻了七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