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行走于洛阳的大小乡村,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红色资源活起来,书香涵养文明风
在中高村农村书屋,除了文化、科技、生活、少儿等类别的书籍,《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党史党建专题书目摆放在醒目位置。村民正聚精会神地阅读,时而小心翼翼地翻页,时而抄录在本子上。
中高村是革命烈士李翔梧的家乡,也是豫西著名的革命老区村。村里的农家书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将红色文化融入书屋建设,定期开展李翔梧主题教育、红色故事会等活动,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中高村农家书屋与红之梦文化广场、李翔梧纪念馆、李翔梧故居等实现资源共建共用,融合打造李翔梧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接受红色教育、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好去处。
健康、活跃的群众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中高村农家书屋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开展“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阅读活动,“学先烈、见行动,我为家乡做贡献”演讲比赛等,让时代新风在红色沃土落地生根。
农家书屋的硬件设施,不乏真金白银的投入。洛阳市每年协调安排400多万元出版物补充更新专项资金,持续在资源整合、环境提升、功能优化上下功夫。目前,全市2729个农家书屋,已有518个实现数字化,与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共同构建遍布城乡的“15分钟阅读圈”。
公益电影送基层,银幕前感知冷暖
调音响、挂银幕、摆凳子……在孟津区常袋镇马岭村,洛阳新农村数字电影有限责任公司的放映员动作麻溜。很快,公益科教影片《生态农业在中国》开始放映,村民们围着银幕,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送米送面,不如送科教片。”在洛阳市,放映员为种植户较多的村送去公益科教类影片,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致富脑黄金”,出现了场场爆满的火热景象。
公益电影放映,要让群众既能看到又能看好。我市采取公益电影下沉式“点餐制”服务,邀请放映员代表召开公益电影影片推介会,根据群众的观影需求选择、安排影片。
对于学生、年轻人较多的村落,放映员以《战狼2》《红海行动》《建军大业》等军事、战争题材的影片为主,让基层群众过了“电影瘾”。
我市还利用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组织放映队到敬老院开展慰问放映活动,为老人送上文化大餐。
标准化放映举措,提升群众满意度
“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看上好电影。”洛阳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启动标准化放映以来,一流的音响效果,一流的数字画面,一流的影片质量,受到越来越多基层群众的欢迎。
近年来,洛阳新农村数字电影有限责任公司10个放映站、160余名放映员,按照“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总体要求,坚持公益性质,推行标准化放映,实施多元化服务,累计为基层群众放映公益电影50余万场,观影人数达1.4亿人次,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
去年,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克服暴雨、疫情防控等因素,加快放映进度,顺利完成了村(社区)和重点项目工地公益电影放映3.5万场的任务。
为改善农民群众的观影条件,洛阳市积极推动公益电影放映由室外到室内转变,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建成51个固定放映点,配备了桌椅、银幕、空调、音响、风扇等设备,不仅改善了观影条件,还兼具其他文化服务功能,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
一方幕布,承载着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科技赋能知识等多重功能,丰富着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增添了亮丽的文化底色。
文化,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洛阳市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显著提升群众的文化观念、审美趣味,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培根铸魂中彰显着洛阳力量。(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仝景菁 通讯员 王静 王林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