瀍河不长,只有30多公里;水量不大,有时还会断流。然而,如果谁因此小瞧了它,那就错了。
魏孝文帝陵
魏孝文帝陵
瀍河流经邙山,两岸分布着数不清的陵墓,北魏孝文帝的长陵就是其中一座。
长陵位于孟津区朝阳镇官庄村南,俗称大冢。与其相距不远的是文昭皇后陵,俗称小冢。
北魏是鲜卑拓跋部建立的政权,其先祖在东北的大兴安岭一带活动,后来一步步迁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决心迁都洛阳,全面推行汉化改革。
这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一步。迁都洛阳后,孝文帝要求鲜卑贵族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他带头改汉姓为元,并杀掉了抵制改革的太子元恂。
按孝文帝的规定,“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而北魏陵墓区就在瀍河两岸的邙山之上。
瀍河入洛处
夹马营往事
对洛阳人来说,瀍河不仅是一条河流,也是瀍河区的名字。历史上,这里发生过许多大事,比如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就出生在这里。
《宋史》中记载,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相传他出生时火光冲天,人们便把这条街称为火烧街。后来,他的弟弟赵光义也在这里出生,因兄弟二人先后当了皇帝,火烧街又被称为双龙街。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他留恋故土,一直想迁都洛阳,却始终未能如愿。
今天,夹马营路与瀍河桥相距不远,这里流传着与赵匡胤有关的种种传说,不过,想找到与他相关的历史遗迹并不容易。
黄公广济桥
黄公广济桥
瀍河上的桥很多,现存最早的当数黄公广济桥,也叫东关大石桥。这座桥位于瀍河下游的新街上,是明代大太监黄锦出资修建的。
黄锦是洛阳龙虎滩人,曾任嘉靖皇帝的伴读,后来掌管司礼监并总督东厂,深受皇帝信任。明初,河南府城(今洛阳老城)东门外的瀍河上有和平桥,“以石为脚,架木其上”,后被河水冲毁。此后,河南知府曾耗费大量财力,在瀍河上两次修建石桥,结果都被河水冲毁了。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黄锦回乡省亲,看到瀍河两岸居民通行不便,决定出资建桥,具体事宜由其弟黄子铠督办。
半年之后,一座精美坚固的五孔石拱桥建成了。人们为感谢黄锦兄弟的义举,特在桥头刻碑记事,并将该桥命名为黄公广济桥。
潞泽会馆(现洛阳民俗博物馆)
潞泽会馆
瀍河沿新街南下,流经潞泽会馆,然后汇入洛河。
潞泽会馆即现在的洛阳民俗博物馆。这是一座晋商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由山西潞安府(今长治)、泽州府(今晋城)的商人集资修建。
在此之前,山西、陕西两省的富商已集资建成山陕会馆。潞泽会馆与山陕会馆一东一西,相距不到一公里,可见晋商生意繁荣。
当时,晋商主要经营布匹、绸缎、茶叶等,商队有大量骆驼和骡马。横跨亚欧大陆的万里茶道在17世纪开始形成,这条国际商路南起福建武夷山,经河南、山西等地北上中俄边境,洛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2019年,万里茶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潞泽会馆、山陕会馆和关林都被列为申遗项目的遗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