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62年前古史学家徐旭升返洛途中的一次走访调查,洛河南岸的二里头可能只是河洛大地上一个普通的小村。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如果没有62年前古史学家徐旭升返洛途中的一次走访调查,洛河南岸的二里头可能只是河洛大地上一个普通的小村。
自1959年秋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者对二里头遗址进行试掘开始,国内首次明确以探索夏文化为学术目标的田野考古从未停歇,这片沉睡3800多年的大地不断给世人以惊喜,诸多“中国之最”乃至“东亚之最”在这里一一出现。
中国最早的宫城城墙、宫殿建筑群,中国最早的“井”字形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车辙,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群……位于偃师区的二里头遗址,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尽管目前发掘面积仅有4万多平方米,但它一次次改写“中国之最”。在这里,满天星斗般的邦国时代落下帷幕, “华夏第一王朝”揭开序幕。
如今,考古学界已达成共识,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王朝——夏代中晚期的都城所在,有“华夏第一王都”之誉,在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开启了我国夏商周三代文明。二里头遗址以其在早期中国形成发展史上特有的历史地位,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鬲
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中,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超级国宝”绿松石龙形器。它出土于宫殿区的3号宫殿基址贵族墓。龙身长约65厘米,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大小仅有0.2厘米至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考古学家普遍认为,它的出土,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前不久,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迎来开馆两周年纪念日。自2019年10月开馆以来,超过300万名观众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他们“畅游”在由一件件精美陶器、青铜器、绿松石器等“汇聚而成”的“文物海洋”中,通过沉浸式互动,探寻夏代先民的生活方式,回望遥远漫长的华夏历史,惊叹夏王朝的恢宏气魄,感慨夏文化的博大精深。“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有观众如此留言。
陶盉
随着工作不断推进,考古工作者发现,二里头遗址被道路和墙垣划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表明当时的二里头已经有了严格、清晰的规划,而宫殿区居于核心区,显示了王权的至高无上、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考古队领队赵海涛表示,在做好传统学术研究之外,考古人员也一直在考虑如何更好地让考古成果“活起来”,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二里头遗址的内涵和价值,从而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陶方鼎
在考古人的努力下,“华夏第一王都”的轴线将继续向历史深处延伸,期待一次次田野考古与综合研究的重大成果为我们进一步阐释中华文明之美。(记者 智慧 通讯员 郝君涛 白雪 本文图片由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