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轴承为中国空间站建设提供重要保障、“洛阳造”装配构件建功南水北调优化项目、“洛阳创新”打造“亚洲第一吊”……今年以来,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洛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助力我国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
优化创新生态 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光电转换连接器、高性能红外热像仪、组合式空气滤清器……走进位于高新区的洛阳科技金融大市场,大屏幕上实时滚动显示的待转化项目,正静候“伯乐”。我市企业负责人动动手指就能购买科技成果,让科技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
科技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我市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制定50余项针对性、突破性强的创新政策,涵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业、科技金融、人才引进、服务保障等方面,以政策红利为科技创新增添动力,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我市持续实施“河洛英才计划”,构筑人才“磁场”,引来高层次创新团队金凤翔集。清华大学邢新会团队研发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育种仪”在第45届日内瓦国际新产品新技术发明博览会上摘金;田克恭团队搭建了以基因工程疫苗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平台,研发出多个引领行业发展的重大产品;何华团队的激光增材强化尖轨技术,能让铁路尖轨使用寿命延长3倍……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带来创新成果“井喷”。去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105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3.8亿元,首次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11.62%。
强化创新驱动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创新不停顿,发展不止步。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持续加力,打造洛阳自创区一个龙头,强化人才支撑,实施“双倍增”行动、打通“四个通道”、促进“四链融合”三大举措,真正以创新驱动赢得发展主动,着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昂起“龙头”。深化自创区、自贸区、高新区“三区融合”,加快建设“周山高新+N”的“一区多园”平台,积极推进高新区与伊川县、宜阳县产业集聚区等在科技、产业、金融等方面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在济源虎岭高新区设立洛阳高新区科创飞地,推动区域经济和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
推进“倍增”。实施新一轮“双倍增”行动计划,培育超百亿元创新龙头企业5家、“瞪羚”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500家,新建创新平台300个,完善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体系,构建创新平台梯次建设格局,推动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平台规模质量“双提升”。
汇聚资源。布局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引进、培育、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新型研发机构。完善提升“项目+人才+基地”合作模式,与国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通过委托研发、合作研究、联合开发等形式,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
展望未来,在创新发展的巨大驱动力下,洛阳必将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记者 戚帅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