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气候宜人。25日至26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座谈会在洛举行。会议期间,与会部分嘉宾前往洛阳市规划展示馆、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沿黄生态廊道、伊水游园等地,现场感受洛阳发展的强劲脉搏。
暮春时节,气候宜人。25日至26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座谈会在洛举行。会议期间,与会部分嘉宾前往洛阳市规划展示馆、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沿黄生态廊道、伊水游园等地,现场感受洛阳发展的强劲脉搏。
巨大的三彩壁画、大大小小的沙盘模型、地下综合管廊……25日下午,与会嘉宾首站来到洛阳市规划展示馆,先后了解了洛阳的历史轴线、现代轴线和未来轴线,在洛阳都市圈空间布局展板前进行了探讨交流。大家纷纷为展馆新颖的展示理念、丰富的展示内容、良好的互动体验点赞,并表示对洛阳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对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更有信心。
“洛阳都市圈地处欧亚大陆桥中部关键区段,位于中原城市群与关中城市群链接、郑洛西城市带的咽喉区段。”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涛建议,加快推进郑洛机场联运,进一步扩大中部地区经济和文化影响辐射范围,远期谋划联系洛阳机场与西安咸阳机场、郑州新郑机场的郑洛西第二高铁,助力洛阳、郑州、西安文化共同繁荣兴盛。
在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与会嘉宾走进隋唐洛阳城宫城正南门应天门和唐代洛阳城宫城正殿明堂,感受古都洛阳厚重的文化底蕴。
“变化很大!”在调研中,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孙久文频频举起手机,记录下洛阳每一处可喜的变化。他上次来洛是三年前,在他看来,今天的洛阳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在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遗址层,当1000多年前的城门墩台、门道近在眼前,孙久文被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深深震撼。“洛阳这样一座文化悠久的古都,的确需要更多富有文化内涵的地标性建筑。”孙久文说,应天门、天堂、明堂等文旅新地标让游客能够直观感受古都“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城市气质,是最好的城市名片。
在洛阳,黄河蜿蜒96公里,于孟津留下了漫长的河岸线、大面积的浅滩湿地和茂密的植被,成为鸟儿的天堂。站在黄河生态廊道白鹤段,大家放眼望去,只见宽阔的河面碧波荡漾,沿路栽植的生态绿化树木,宛如一条“绿色飘带”,引得众人纷纷拍照留念。
建设黄河生态廊道,是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市黄河生态廊道规划位于黄河南岸,以旅游交通为主,兼顾沿线基础交通功能,在黄河岸边谱写岸绿景美惠民的生态、幸福新篇章。
“想看黄河、游孟津,就走这条路。”洛阳市发展改革委工作人员向外地代表介绍,“先看小浪底,再沿生态廊道一路向东,赏河景,一会儿就到了汉光武帝陵、龙马负图寺,还能喝羊汤……”
如今,黄河生态廊道串联起大河风光、美丽乡村、文旅景点,已成为市民和游客新的“网红打卡地”。
“作为洛阳都市圈城市,济源与洛阳隔黄河相望,建设黄河生态廊道也是济源的重点项目。”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说,济源将加快沿黄北岸生态廊道建设,与洛阳携手共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随后,大家来到延绵数十公里的伊河伊水游园,满眼翠绿、芳草萋萋、碧水悠悠,一派人水和谐的生动意境。
近年,我市聚焦“四水同治”,发力“四河五渠”,推动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水清、岸绿、路畅、惠民成为治水兴水新图景。看着洛阳市民漫步在水边,徜徉在“乐道”,静坐在书房,大家纷纷表示,这就是洛阳城的水韵美,这就是洛阳人的幸福感。
走进位于伊滨区的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制造智能化工厂内,只见数字化生产线有序运行。先进的数字化生产线,可实现特种机器人智能柔性制造,满足“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要求,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3000平方米的厂区只需约30名员工,每年可生产各类特种机器人1000台。”听到中信重工工作人员介绍,一位嘉宾称赞道:“机器人造机器人,再次擦亮了‘洛阳创新’名片!”(记者 李冰 何奕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