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正在洛阳博物馆二楼展出的“河洛遗珍——洛阳都市圈文物联展”上,济源展区精品荟萃,其中各类陶塑作品尤为引人瞩目。劳作场景、俳优乐舞、动物牲畜……包罗万象、生动有趣,反映出两汉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高度发达。
汉代釉陶博山炉
(图片由济源博物馆提供)
这件博山炉于1996年出土于济源某砖厂,高24厘米、最大直径约20厘米,造型优美、做工精致。博山炉又名博山香炉、博山香薰等,材质多为青铜器和陶瓷器,出现于西汉中期,是汉、晋两代常见的焚香器具。炉体上有盖,盖一般为镂空状且高而尖,如一座“山”,博山炉因而得名。
现场解说员介绍,博山炉的出现,和西汉时期道教思想盛行有关。香料燃烧时,青烟从镂空的山形浮雕中散出,仙气缭绕,仿佛置身仙境。唐李白《杨叛儿》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描述的便是博山炉熏香点燃时香烟弥漫的迷人意境。博山炉的流行,以古时人们追求长生不死或死后成仙的思想为背景,体现了当时社会对道教的普遍推崇。
汉代陶宰猪俑
(图片由济源博物馆提供)
这组文物由陶俑和陶案组成,于2010年出土于济源。陶俑双膝跪地,面前的陶案上,一头硕大的肥猪已无力挣扎,这组文物是汉代人日常生活的写照。
现场解说员介绍,“视死如生”是汉代丧葬观念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们希望死后也能享受到现实生活中应有的待遇,正因如此,我们会看到不少汉代墓葬的结构类似于住宅结构,而将宰猪俑放入陵墓内,或许意味着“在另一个世界仍有肉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