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在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上持续加力。城镇综合承载力就是城乡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区域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能力,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是集聚资本、人才和产业等要素,提升洛阳市城镇综合承载力、推进洛阳市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在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上持续加力。城镇综合承载力就是城乡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区域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能力,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是集聚资本、人才和产业等要素,提升洛阳市城镇综合承载力、推进洛阳市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一、提升洛阳市城镇综合承载力,就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十三五”时期我市聚焦“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全面推进“9+2”工作布局,加快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十四五”时期省委省政府支持洛阳加快建设副中心、都市圈,一系列政策机遇交汇叠加、各方面资源要素竞相集聚,有利于我市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能级,打造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新引擎。我市要抓住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引领洛阳市城镇综合承载力的提升。
二、提升洛阳市城镇综合承载力,就要强化产业的支撑作用。产业承载力是综合承载力的物质基础,决定着城镇建设对人口就业的容纳规模,决定着城镇公共产业产品的供给,决定着居民的生活质量,我市“十三五”时期“565”现代产业体系立起了支撑洛阳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场域载体落地建设,格力、银隆、凯盛“新洛玻”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我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要大力实施“6+3+X”新型产业园区建设行动,推动格力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和航空航天“六大产业园”建设提速提效,一大批引领性带动性优质项目加速落地,形成中西部地区最具吸引力的“强磁场”,强大的产业对我市城镇综合承载力的提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提升洛阳市城镇综合承载力,就要完善基础设施服务配套功能。我市“十三五”时期圆满完成高铁、高速公路、快速路网建设全面提速,“地铁时代”即将到来,“健康洛阳”建设全面推进,15分钟“阅读圈”“健身圈”“就医圈”“养老圈”基本形成,一大批惠民品牌彰显“洛阳温度”。我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重点提出,全面建成中心城区“井字+外环”快速路网、“三纵三横三环”高速公路网,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基础设施服务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我市城镇综合承载力提升。
四、提升洛阳市城镇综合承载力,就要改善城镇的生态环境。我市“十三五”时期积极融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两节一会一论坛”影响力持续提升,央视中秋晚会盛装出镜,“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城市名片更加靓丽。我市“十四五”时期的目标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更加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黄河成为岸绿景美惠民的生态河、幸福河,全市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中心城区绿地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这为我市城镇综合承载力的提升添砖加瓦。(李雁 作者为中共洛阳市委党校法学与科技文化教研部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