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出过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韩愈。
孟州出过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韩愈。
史载,韩愈的老家在“河南府所辖河阳”。唐代的河南府,府治在洛阳,河阳地处今孟州市一带,在当时属于洛阳管辖。
韩园
孟州人以韩愈为傲。当地有纪念韩愈的韩园,还有以其名字命名的韩愈小学、韩愈中学。
韩园是韩愈的陵园,位于孟州市韩庄村,南边不远处就是黄河,跨过黄河就是洛阳。
深冬日色淡薄,寒风萧瑟,路上行人稀少。韩园里却挺热闹,快闭园了,还有一群外地来的游客抢时间入园参观。
韩园始建于唐代,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有韩愈祠堂、韩愈雕像、韩愈墓。墓旁有碑廊,墙上刻满了中国、新加坡、韩国、日本等海内外各界专家学者对韩愈的赞誉:“百代文宗”“绝代文豪”……
什么样的人物,才配得上这样的赞誉?
文坛偶像
韩愈,字退之,稳坐“唐宋八大家”头把交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他当过官,领过兵,出过书。晚清名臣曾国藩对他佩服得不得了,说“韩公如神龙万变,无所不可”。
万千文学青年的偶像——宋代大文豪苏轼,则把韩愈当偶像,竖起大拇指一顿猛夸,夸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勇夺三军之帅”,实乃文坛之光。
史书里说,韩愈是个孤儿,自幼丧父,家境苦寒。他跟着兄嫂生活,后来哥哥也去世了,嫂子艰难地把他拉扯大。
韩愈学习刻苦,不过运气一般,参加了好几回“高考”才考中进士,又参加了好几回吏部考试才得了官职;当了官也不顺利,三天两头被打击、被贬职。
孤儿、落榜复读、生活多难、职场多艰,这些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会让有些人变得尖酸刻薄、牢骚满腹,而韩愈穿越了黑暗,意志坚强,目标坚定,自信乐观。
他所处的时代,藩镇割据,科举腐败,师道不存,斯文扫地,可他深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立志要当一名好伯乐,选拔人才,改变世界。
韩愈像
千古伯乐
韩愈曾经分司东都,在洛阳工作。他提携帮助过洛城的许多读书人,比如“诗鬼”李贺、“诗囚”孟郊,鼓励他们勇敢追梦、积极进取。
据《新唐书》记载,李贺7岁能写诗文,韩愈不信,专程拜访,让小李现场赋诗。小李“援笔辄就”,作《高轩过》,韩愈大惊,直夸小李是天才。
李贺18岁那年,揣着诗集,进洛城找韩愈求教。韩愈读了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激动得两眼放光。他给李贺提了许多写作建议,鼓励李贺考进士。
不料,李贺因“政审”不合格,连考场都没进去。有人告黑状,说李贺父亲的名字“晋肃”与“进士”谐音,他参加进士考试犯忌讳。
韩愈惜才,公开发表《讳辩》,向世俗宣战,为李贺打抱不平,叱责某些人嫉贤妒能,故意诋毁李贺:“倘若父亲叫晋肃,儿子就不能考进士,那要是父亲叫仁,儿子还不能做人啦?”
孟郊也得到过韩愈的关怀。
孟郊,字东野。《旧唐书》里说,他性情孤僻,生活穷困,晚年定居洛阳,方得安稳。
韩愈虽比孟郊小十几岁,却像老大哥一般罩着孟郊。他不但时常接济孟郊,还在“朋友圈”转发孟郊的诗文,逢人就夸孟郊有才。
孟郊中举之后,他比孟郊还高兴,高唱“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孟郊能跻身唐代名人榜,韩愈功不可没。
学界良心
韩愈曾任国子博士,在唐代最高中央学府国子监工作。若要评选“唐代大学生最喜爱的教授”,他定能高票当选。
中唐时期,文坛猛刮浮华风,教育界的风气也不大好,捧高踩低,老师只想着打听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总想着巴结权贵。
韩愈立志要荡涤不良风气,疾呼文章当用真心写,教育的目标是文以载道。
他发表《师说》,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提倡尊师重道,并以身作则,亲授弟子。
他领着学生们开研讨会,带头发起古文运动,提倡学古文、习古道,抛弃空洞矫情的骈体文,质朴自由地写作,真实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
他有思想、有见地、有实力,为人直率、风趣,不像有的教授老爱端着架子,所以大学生们都爱上他的课。在很多学生眼里,韩老师简直完美!
然而人无完人,完美的A面背后,或许是不太光鲜的B面。人前人后的韩愈,是否表里如一?请看下篇。(记者 张丽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