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被誉为“史上最严”的“限塑令”开始落地实施,各地都将面临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即使花钱买都不可以。我市本月针对“限塑”开展多部门联合专项督导行动。
进入2021年,被誉为“史上最严”的“限塑令”开始落地实施,各地都将面临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即使花钱买都不可以。我市本月针对“限塑”开展多部门联合专项督导行动。
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保护环境是全民共识,但本报记者在实地探访后发现,结果只能用“喜忧参半”来形容。尽管一些奶茶甜品店已更换了可降解纸吸管,但仍有不少饭店碍于种种原因,没有主动落实“限塑令”。其实不管是商家还是市民,都知道塑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但又是什么让他们无法放弃塑料制品的使用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莫过于成本。
对于商场、超市、菜贩等商家来说,可降解的包装袋、吸管等产品的价格,目前还是高于传统的塑料产品,如果免费提供给顾客使用,他们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如果对消费者收费,又怕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影响服务满意度,两相权衡之下,就没有及时落实“限塑令”。
由此来看,抓紧研发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塑料制品替代品是当务之急。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广泛参与和通力合作,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协同发力,抓好源头的“供货”。
此前,星巴克宣布2020年之前全球所有分店禁用塑料吸管,同时公布了不用吸管的新杯盖设计。在不到半年时间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不用吸管直接饮用。可见,“限塑令”分阶段、分场景的落实过程,也是引导全社会树立绿色消费理念的过程。
应该说,“限塑”势在必行,告别塑料制品,并不是一道消费选择题,而是一道环保必答题。既然这样,我们与其“过一天算一天”,不如早点采取措施去适应,不妨从现在逛商场、超市自己准备购物袋做起,早日养成习惯,也就不会觉得不便了,还能体现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当然,对于治理者而言,可以想象,“限塑”过程定然是充满挑战的,但这又何尝不是一个丰富治理手段、提升治理能力的好契机呢?(洛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