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央媒观洛|走进二里头 听文物讲夏文化故事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洛阳新闻  来源: 光明日报 2020.10.31 08:07
  《光明日报》10月31日刊发文章《61年来,二里头遗址不断改写着“中国之最”,让中华文明史不断向前溯源——走进二里头 听文物讲夏文化故事》,本网全文转发,内容如下: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内的大禹雕像。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中国最早的“井”字形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车辙、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群……被考古界称为“华夏第一王都”的二里头遗址,自其被发现至今的61年间,不断改写着“中国之最”,让中华文明史不断向前溯源。

  二里头遗址所在地河南省洛阳市,通过打造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加强夏文化研究传播等,在保护传承中推进文物“活”起来,架起探索中华文明源头的桥梁。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展品“乳钉纹铜爵”。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考古探源,解读古老文明留下的“无字天书”

  在中国考古界,二里头声名显赫。这个位于洛阳盆地的小村庄,处于伊河、洛河之间,这里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1959年,古史学家徐旭生依文献线索寻找夏王朝遗址来到二里头,从试掘的第一铲起,这片看似普通的土地就和“考古”二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此,一批又一批的中国考古学家来到这里,用他们的手铲解读古老文明留下的“无字天书”。

  考古界为什么要执着寻找夏都?

  夏代是中国历史文献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在先秦时期的许多典籍,如《诗经》《尚书》《左传》《论语》《孟子》《墨子》《竹书纪年》等中,有多处关于夏王朝、夏代史事、夏代都邑和夏商关系、夏商王朝更替的记载。20世纪20年代,受西方治学方法的影响,疑古学派兴起,对国史典籍进行了全面梳理,打乱了数千年来人们对中华灿烂文明的固有认识。

  “然而,疑古学派本身无法建立起新的知识框架,于是,关于夏代认识问题的重担落在了考古学家的肩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领队、副研究员赵海涛介绍,为打消疑古学派之“疑”,1959年,71岁的徐旭生全面梳理了夏代史料,并率队来到传说中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区——豫西,开始了对“夏墟”的考古调查,由此发现了举世闻名的二里头遗址。

  随后,通过多年的田野考古工作与综合研究,中原地区建起了一个科学的古文化发展序列: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期商文化。这样就确认了二里头文化早于二里岗期商文化,晚于中原龙山文化的相对年代关系,以及三者间在文化面貌上一定的继承性,为探索夏文化和夏代都邑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里头,成为打开夏王朝历史大门的一把钥匙。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展品“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上)和“绿松石串珠”(下)(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三代考古人,重现二里头“王朝气象”

  “从目前的发现看,二里头都城极可能以纵横交错的道路和围墙分隔形成了多个网格。曾在其中多个网格内发现有不同等级的建筑和墓葬,每个网格应属不同的家族,说明当时的二里头可能已出现了家族式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布局。”

  10月18日,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暨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媒体吹风会召开。会议现场,赵海涛对二里头遗址以往考古工作概况及最新考古成果进行了介绍。

  赵海涛说,考古工作者正在继续扩大工作区域以验证上述现象的准确范围和内涵。如能确认,这些新发现将为研究二里头都城整体布局、层次结构、社会分层、等级划分进而探索夏王朝的规划思想、礼仪制度、统治制度等问题提供重要资料。

  61年来,是三代、上百名考古人在二里头的坚守和发掘,让沉睡了3500余年的夏都城遗址一点点揭开神秘面纱,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都邑格局和作坊遗迹的接连出土也让夏王朝的真实面貌逐渐“浮出水面”。

  依托可靠的地层关系和丰富的遗存,以赵芝荃为代表的第一代二里头考古人初步将二里头文化划分为四期,确立了可靠的时间框架,为其他遗址建立时代框架提供了参照,确立了二里头遗址作为中国早期国家都城遗址的重要学术地位。随后,一代又一代的考古队员们不断刷新考古界的“中国之最”。

  正是这些“中国之最”,显示出威仪四方的华夏最早的“王朝气象”,也让学界达成普遍共识——二里头遗址是夏代中晚期的都城所在,堪称“华夏第一王都”,在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所处的年代、地域、发达程度、发展阶段等诸多情况与文献记载中的夏王朝对应度极高,是研究中国早期王朝国家、夏朝考古的最重要对象。

参观者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内欣赏展品。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保护传承,让更多人感受夏文化

  10月19日,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暨夏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开幕。20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洛阳,以“二里头·夏都·夏文化与世界文明起源”为主论题进行深入交流。

  这一天,恰好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一周年的日子。

  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至今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其中,单日最高游客接待量达3.8万人次,创下洛阳市博物馆单日游客接待量的最高纪录。2020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实行预约参观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每天的7000个预约名额,早早就被抢订一空。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是集中展示夏代历史、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历史、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专题遗址类博物馆,是一本立体、鲜活的夏代历史书。”该博物馆馆长王献本介绍,除精心进行展陈设计外,该馆借助“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推出多个数字化互动体验平台,吸引游客驻足,参与体验。文旅与科技的融合,让躺在展示柜中的文物“活”起来,带领游客探寻华夏起源的故事,触碰辉煌厚重的中华文明。

  文物“开口说话”,讲述的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大故事”,打造的是推动本土文化走出去的“金名片”。近年,洛阳推动博物馆、遗址保护展示等项目得到活化利用,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让更多人听到“夏文化故事”,让“夏朝为信史”“二里头遗址为夏朝中晚期都城遗址”深入人心、成为共识,激发起磅礴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向心力。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二里头遗址所在的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黄河文化。如今的洛阳,正从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去把握二里头文化中蕴含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打造二里头文化价值品牌,使之处于黄河文化研究的领先地位,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熠熠光彩。(《光明日报》记者 王胜昔 《洛阳日报》记者 智慧)④

[ 责任编辑:王亮亮(见习)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护腰坐垫是“智商税”吗
    护腰坐垫是“智商税”吗
  • ·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可以同时吃吗
  • ·“一周一针”的长效胰岛素,最快本月底上市
  • ·想让孩子冬天少生病 听专家支招儿童防病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旅居小地方 沉浸慢生活
  • ·好客山东遇上老家河南 假期再现双向奔赴
  • ·中秋假期短途游流行 预计国庆出游人数创新高
  •  
    新闻排行
  • 洛阳孟津黄河湿地今冬迎来首批小天鹅
  • 降水,大风,强降温!洛阳市气象...
  • 巾帼不让须眉!洛阳一女兵荣立二等功
  • @洛阳人,这些采暖问题需要专业人...
  • 百余家企业招人!孟津专场招聘活...
  • 今年以来,洛阳法院新受理信用卡...
  • 洛阳大雾天气何时结束?最新预报来了
  • @洛阳人:供热首日,您家暖气热了...
  • 如何提取住房公积金偿还组合贷商...
  • 河南杰盛会计事务所与洛阳理工学...
  • 百姓呼声
    在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开展商业拍摄要交费
    洛阳站站房上“洛阳”二字何时能点亮?
    精彩图片
    新安县磁涧镇:丹...
    郭蓉怡:青春接力 ...
    中科信息产业园(...
    于延明:豆香四溢 ...
    精彩热帖

    洛阳关林庙

    洛阳健步队在香港

    白桦林

    秋风秋雨叶落黄
    /桂花飘香的季节
    /迷恋嵩山
    /游上清宫有感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