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军出身农民家庭,又长年扎根农村,他始终将“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要为农民谋利益谋幸福”作为人生追求。
张书军出身农民家庭,又长年扎根农村,他始终将“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要为农民谋利益谋幸福”作为人生追求。
——摘自《中共洛阳市委关于追授张书军同志“洛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开展向张书军同志学习的决定》
位于宜阳县东北部的香鹿山镇是一个半山半川的小镇,全镇6.5万亩耕地绝大部分在北部山区。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发展啥产业?该镇把目光瞄准了喜阳耐旱的花椒,决定把花椒产业作为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强力打造豫西花椒产业第一镇。
自2016年5月到香鹿山镇任职副镇长后,张书军就挑起了这个重担。
“为了取到花椒种植的‘真经’,张镇长开着自己的车,带着我们几名工作人员,到‘中国花椒之乡’陕西韩城考察市场、学习经验。”香鹿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史功伟回忆起第一次去陕西韩城考察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
一大早出发,车行到韩城,张书军坚持立刻到种植基地去考察。一连跑了4个基地,已经到了下午,大伙饿得撑不住了。“再看最后一个,看完就吃饭!”张书军坚持来到第五个基地,最终选定了最适宜香鹿山镇种植的花椒品种——大红袍。
此后,张书军又3次前往韩城考察花椒市场交易行情、学习花椒种植技术,几次考察过后,张书军增长了见识,增强了信心。
“咱们庄稼人种地就是靠天吃饭,去折腾花椒树,能赚回来成本吗?”对于种植花椒,村民们顾虑重重,怕种不好,也怕卖不出去。
本地有啥优势、市场行情怎样、后期效益如何……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张书军到各村游说发动,从“外地怎么样”到“香鹿山怎么样”,从“现在怎么样”到“将来怎么样”,道理掰开了说、揉碎了讲。
张书军话说得朴实,事做得硬气,感染了很多乡亲。在张书军的动员下,49岁的香鹿山镇北留村村民张金项经历了从“不理解”到“欣然接受”的思想转变。
“我见到张镇长就问,咱这儿种花椒中不中,花椒要三四年后才见收成哩,种出来后,卖不出去了咋办?”张金项说。
面对张金项的疑虑,张书军是这样跟他说的:“花椒耐旱、耐瘠薄,产量高、价不低,咱这山坡地正适合,种花椒肯定中!四五年后,咱们的花椒形成一定规模了,有市场话语权了,还愁卖吗?”
“花椒挂果前的空白期,张镇长还教我们套种矮秆中药材,收获的中药材能直接卖给镇上的中药材企业,比种粮食赚钱。”张金项说,如今,他种植的130多亩花椒长势良好。
效益怎么样,苗木很关键。在打消村民们的顾虑后,张书军又马不停蹄前往韩城精选花椒苗木。“为了不夹杂残苗弱苗,张镇长带着我们坐在地头一棵一棵地把关,渴了喝矿泉水,饿了啃面包、吃泡面。”史功伟说。
经过3天的筛选,张书军把精选的100多万棵花椒苗木免费分发给群众,家里实在没劳力的,他就想办法请人帮忙给种上。在张书军的带领下,2017年冬天,香鹿山镇首批1.5万亩花椒栽种成功,成活率在95%以上。
明年,香鹿山镇种植的花椒就要大面积挂果了。香鹿山镇的百姓,永远不会忘记那个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花椒镇长”。(洛阳日报记者 戚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