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网站投稿 洛阳社区
  新闻 | 图片 | 洛阳

二里头时期,人们是如何做饭的?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洛阳新闻  来源: 洛阳网—洛阳日报 2019.10.28 09:1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副队长赵海涛

  在二里头时期,人们是如何做饭的?吃什么?二里头遗址如何做好进一步发掘工作?在日前召开的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上述话题进行了研讨。

  二里头遗址人群以粟黍为主食

  经过60年来的考古发掘与研究,二里头遗址的真实面貌正逐步得以揭示。测年研究表明,该二里头文化历经夏、商王朝时期。

  在这样一处规模大、等级高且延续长达200年的都邑性聚落,人群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食物是什么?随着二里头遗址研究的推进,答案日渐清晰。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立的人骨碳十三、氮十五分析方法,其研究结果一直为国际科技考古界所关注。我们通过人骨中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可以获取食用者所食食物的直接信息,再结合遗迹遗物的分析,可以使分析结果更为清晰、具体,这成为以往传统研究的补充。我国30余年来,通过该方法的应用,揭示了许多考古学遗址人群食物状况,特别是一些年代久远的史前遗址,为古人类食物研究提供了依据。

  通过二里头遗址出土的34例人骨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二里头遗址人群以C4类植物(粟黍)为主食,符合一般旱作农业区人群的食物特征。二里头遗址人群的食物水平大致依墓葬等级次序排列。灰坑和地层中出土人骨表明大多数人食物水平相对较低,但也有几处灰坑人骨出现了有违常规的现象,不排除是高等级人群之间的矛盾、争斗所致。

  日本金泽大学国际文化资源学研中心特任助教 久保田慎二

  二里头时期确立灶的基本形态

  黄河流域的灶是在新石器时代末期龙山文化时期开始出现的,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确立了其基本形态。

  在日本金泽大学和河南省考古研究院合作开展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二里头文化的深腹罐有非常独特的使用痕迹。罐腹部中心的部位有涂过的泥浆,腹部侧面有加热的痕迹。这些痕迹与日本古坟时代出土的长胴瓮的使用痕迹极为相似。从热效率的角度来看,像深腹罐那样的长长的腹部不太适合从下面加热,适合从侧面加热,采用这样的加热方式热效率更高,这一点和日本古坟时代的长胴瓮一样。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基本确定,深腹罐是一种加热用的容器,它的出土也间接证明灶的存在。不过,一些出土的深腹罐并没有侧面加热痕迹,这些深腹罐应该是在地面上的灶上使用的。所以说,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同时存在灶的两种形式——地面下的灶和地面上的灶,也就是说,有两种做饭的场所。深腹罐被泥浆固定在地下灶上,用来加热蒸煮粮食;另一种深腹罐被用于地上灶台,主要用来加工副食(菜、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雪莲

  二里头总体面貌有待深入揭示

  对于二里头遗址的保护开发,应统筹兼顾、协调开展各项工作,创建以文化遗产保护、全方位多学科复原古代社会为主要目标的新型考古模式;在严格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深入透彻理解、有效挖掘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蕴含的重大历史、文化和科学等价值,发挥二里头文化“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这一崇高地位的优势,创新展示、利用的思路和形式,努力讲好二里头故事。

  为深入揭示二里头总体面貌,应继续探索二里头遗址出现和存在的环境、生业经济及其后期演变情况。系统钻探与重点发掘相结合,尽可能厘清二里头遗址夏商时期地下遗存分布状况和聚落布局结构,以及其历时性变化。探索聚落内部各种功能区,各种遗存规模、规格、形制、分布位置和环境等方面的差别。探索各类手工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管理模式、产品流通、工匠身份、技术操作链和手工业经济形态等情况,探讨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结构及社会组织结构。充分使用现有高科技手段,利用RTK、全站仪等高科技手段采集遗存地理信息,用photoscan等软件建立数字三维模型。不断充实完善“二里头遗址田野考古记录与管理数字化平台”,建立科学、安全、便捷的考古资产管理模式。(洛阳日报记者 孟山/文 刘冰/图)

[ 责任编辑:崔利利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景区内遇外地游客受伤 洛阳医护现场紧急救治
    景区内遇外地游客受伤 洛阳医护现场紧急救治
  • ·瀍河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举行
  • ·品茶赏花 疏肝养血
  • ·得了痛风,到底该咋吃
  •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花开洛城满目春 健身赏景觅野趣
  • ·漫游东关大街 寻迹“孔子问礼”
  • ·观烂漫春花 赏河山春色
  • ·沟门村:品兴华豆腐 赏美景连连
  •  
    新闻排行
  • 薛之谦演唱会期间 洛阳地铁将延长运营...
  • 江凌调研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 年发绿电2.2亿度!全省首个单台容量最...
  • 尽显国色天香!“杨贵妃”牡丹在洛阳绽放
  • 5月1日起,洛阳市驾驶人综合考试中心...
  • 4月19日至21日,洛阳龙门站增开临时旅...
  • 中信重工助力“智慧矿山”装上“洛阳心”
  • 徐衣显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普惠托育...
  • 雨过天晴!未来一周洛阳最高气温升至30℃
  • 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千余株温控牡丹...
  • 百姓呼声
    龙门石窟景区环卫工将垃圾倒入河中?
    轻微违停免罚政策为何不含本地车辆?
    精彩图片
    铁骑加紧训练 护航牡丹...
    厨师李治峰:传承不守...
    栾川县秋扒乡白岩寺村...
    增设公益服务设施 提升...
    精彩热帖

    媲美

    白鹤镇花海

    “银丝”牡丹誉隋唐

    四月的绿色 仿佛春的裙裾
    /初绽芳容观牡丹
    /四月洛阳
    /天津晓月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2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河南法铎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