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郭维淮:“国医楷模”造福人民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洛阳新闻  来源: 洛阳网—洛阳晚报 2019.08.27 08:57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核心提示:

他是我国中医药界第一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是“国医楷模”称号的获得者和实践者,是与新中国一起赶路的坚定跋涉者。作为平乐郭氏正骨的第六代传人,郭维淮从医70余年,悬壶济世,大惠苍生。

  工作中的郭维淮(洛阳正骨医院供图)

  他是我国中医药界第一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是“国医楷模”称号的获得者和实践者,是与新中国一起赶路的坚定跋涉者。作为平乐郭氏正骨的第六代传人,郭维淮从医70余年,悬壶济世,大惠苍生。

  郭维淮出生于1929年,自幼经父母口传心授,16岁便开始独立应诊。一个药碗、一把竹刀、一张板床、一把木椅,构成了“家庭门诊”。晴天在门口大槐树下,雨天在临街北门楼内,郭家人施展家传绝技悬壶疗骨,为数不清的患者解除了病痛。和不少民间秘方、绝技一样,郭家也有“家术不外传”的家规。

  1948年,洛阳解放,解放军在郭家大院门前贴一布告,内容大概是:平乐郭氏正骨相传数代,颇负盛誉,是祖国民间医学的宝贵遗产,我全军将士都应该加以保护,不得影响他们行医。

  这张布告唤起了郭维淮对新中国中医事业的满腔热忱。新中国成立后,郭维淮和母亲高云峰商量,决定将祖传秘方无私献出。1952年,高云峰、郭维淮母子将祖传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展筋丹”“接骨丹”等秘方公布于众,张贴在洛阳老城的十字街头。从此,郭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祖传秘方,从“一家之术”变成了“天下共有”。

  党和国家为了让平乐正骨医术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1956年,在孟津县平乐村成立了洛阳专区正骨医院(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的前身);1958年,在白马寺西侧投资创办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和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所五年制的中医骨伤科高等学府——平乐正骨学院;1959年又建立了洛阳正骨研究所。郭维淮担任学院讲师和教研室主任,教授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

  此前,平乐正骨代代相传,主要靠口传心授,从未进行过文字总结。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郭维淮悉心探究古书要义,并融以家传绝技,历时一年半,编写出40多万字的《正骨讲义》。也正是那时,郭维淮罹患严重的肝病,但他仍拖着浮肿的双腿给学生上课。

  “有句俗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郭院长对徒弟是知无不教,尽心竭力。”郭维淮的嫡传弟子、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主任医师鲍铁周说,在郭维淮的教导下,新一代平乐郭氏正骨的传人层出不穷;在郭维淮的支持下,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创造出新的成果。

  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门诊楼三楼名医堂里,有人曾和郭维淮共事几十年。虽然大师已逝,但是他对医学的不断追求和创新精神,大家从未忘记。

  接骨丹、筋骨痛消丸、展筋丹、活血接骨止痛膏……这些都是平乐郭氏正骨的百年祖传药。为了增强药物疗效,从20世纪60年代初起,郭维淮就运用生化、病理、药理等现代科学理论,对祖传药秘方进行研究,使其不断完善。通过不断创新和发展,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平乐郭氏正骨发扬光大,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遇到病人早出早诊,晚到晚治,吃饭停筷,睡觉罢眠。”郭维淮对医学十分严谨,对每一名患者也十分负责。在医院工作的数十年里,他很少按时下班,因为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每逢节假日,他几乎没有时间与家人待在一起。不论是大年初一,还是半夜时分,只要有患者找来,他就把自己的事情放到一边,急患者之所急。退休后,他仍坚持在名老中医工作室坐诊。

  2016年4月29日5时29分,一代正骨国手郭维淮因病逝世,享年87岁。遗体告别仪式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发来唁电、敬送花圈挽联,近千名群众自发到现场告别。

  他用87年的生命,完美诠释了“大医精诚”的含义。(洛阳晚报记者 智慧 通讯员 邓江海)

  -精神传承大家谈

  郭维淮先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一生都在为弘扬家学、振兴中医正骨事业而奋斗。他立身求真务实,处世淡泊名利,如今,他的精神已深深烙印在了洛阳正骨医院,激励我们为护航人民健康不懈努力。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非手术疗法治疗中心主任郭珈宜

  平乐郭氏正骨在国内中医骨伤科影响颇深,如果没有郭维淮先生的无私奉献和努力传承,如此精湛的医术不会广为流传。正骨大师虽去,但他的医术、医德必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医者。

  ——市政协委员、市直机关第一门诊部主任薛松涛

  郭维淮先生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的中医药事业,他的成就和品格赢得了大家的爱戴和敬仰,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做一名“精医术、修医德”的良医。

  ——市人大代表、嵩县人民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史红利

  (洛阳晚报记者 智慧 整理)

[ 责任编辑:崔利利 ]
返回洛阳网首页>>
伊川县举办文明乡风建设专题培训
伊川县举办文明乡风建设专题培训
  • ·孟津区横水镇:抢抓农时抗旱浇麦 全力筑牢夏粮根基
  • ·伊滨区总工会举办“书香润心·悦读愈己”心理健康主题读书会活动
  • ·西霞院街道开展世界读书日活动
  • 逛夜市,看中医!洛阳这场中医药文化夜市火爆“开市”
    逛夜市,看中医!洛阳这场中医药文化夜市...
  • ·老年人吹气球能改善肺功能吗
  • ·国家级名老中医乔振纲《伤寒论导读》新书发布暨赠书仪式举行
  • ·洛阳男子睡醒后发现右腿“罢工”,原因竟是……
  •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 ·朱延振:痴迷三十余年 耕耘盆中乐土
  •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新闻排行
  • 高考考生注意!驻洛高校新增6个本...
  • 产值突破50亿元!宁德时代洛阳基...
  • 洛阳公交伊滨专线、伊滨区1号线优...
  • 江凌出席我市各界青年代表茶叙活动
  • 即将进入人车流量高峰!洛阳交警...
  • 避开人群!五一假期洛阳小众景点指南
  • 查询档案又快又准!洛阳市档案馆...
  • 洛阳智造“组团”亮剑第十九届中...
  • 数智融合!“洛阳造”钢化炉打造...
  • 洛阳今天多云间阴天 最高气温29℃
  • 百姓呼声
    被口头辞退并踢..
    路劲御城南区 ..
    建议在邙山建设文学主题或名人主题公园
    涧河有处桥段漂浮着大量泡沫污染物?
    精彩图片
    济新高速公路项目...
    牡丹奇妙游 精彩引...
    牡丹花开隋唐城【...
    牡丹公园:打造诗...
    精彩热帖

    满园春色关不住

    油菜花开引人来

    花开迎春

    隋唐随拍
    /汝阳天心寺考
    /村戏
    /冬日取暖的事儿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