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孟津县横水镇西沟村贫困户范赖通过西沟村爱心微信帮扶群,卖出了一批红薯粉条。
前不久,孟津县横水镇西沟村贫困户范赖通过西沟村爱心微信帮扶群,卖出了一批红薯粉条。
这批红薯粉条附带有自己的“身份证”——可追溯加工者的姓名、所在村组、联系电话和产品特色等。
“有了这个‘身份证’,以前是‘货等人’,现在是‘人等货’。”范赖说,爱心微信直销平台去年7月上线,第一个月他就销售了4600元的菜籽油。短短半年时间,全村贫困户通过微信群获得了数百份订单共计20余万元的收入。
山货“身份证”如何发挥神奇作用?故事还得从半年前说起。
西沟村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18.6%村,村集体经济薄弱,但村里有丰富的“山珍野味”:年产天然蜂蜜约0.75万公斤、土鸡蛋约1000公斤……
西沟村党支部书记杜年杰介绍,以前,农副产品销售困难,让村民和干部头疼。去年7月初,横水镇副镇长李亚峰建立了爱心微信帮扶群,帮助该村贫困户“触网”找买家。
如何让消费者相信这是贫困户家加工的纯正山货?西沟村的对策是:像城里的大商场、超市一样,给农产品贴上“身份证”。
该村自发成立了贫困户绿色健康农产品协会和质量监督领导小组,按照“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宣传、统一销售”原则,组织会员销售自产农产品,实现农户与市场的直接对接。
“要想在微信群里卖山货,得先过‘三道关’。”杜年杰说,首先是“承诺关”,农户对产品质量和责任作出承诺,从源头保证农产品质量;其次是“监督关”,由质量监督领导小组严把农产品质量关,确保产品绿色、健康、无公害;最后是“追溯关”,建立源头追溯数据库,保证所销售的农产品源头可查,责任人可追溯。
价格透明、来源透明、监督透明……各项举措落实后,该村的山货受到社会各界热捧:神华国华孟津电厂购买2000元蜂蜜,太平洋保险孟津分公司购买3680元菜籽油,锦林农业孟津电商平台购买1.5万元救心菜茶叶……
“一笔笔订单既增加了贫困户收入,也让买家以实惠价格购买到绿色健康农产品,取得双赢效果。”李亚峰说,下一步,横水镇将建立各村的爱心直销群,学习推广“西沟模式”,通过不断构建和拓展销售平台,将更多贫困户手中的农产品“增值变现”。(洛阳日报首席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郑战波 董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