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来临之际,已有不法分子蠢蠢欲动,假冒校方老师发送诈骗短信,让家长点击链接加入校园网或注册学籍卡。《洛阳晚报》记者咨询河南省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洛阳分中心(简称洛阳反诈中心),民警提醒:当事人收到此类信息后,不要盲目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更不要输入个人信息,应与校方老师或学生本人核实内容真伪。
张先生收到的短信(手机截屏)
记者打开短信中的链接,系统立即开始自动下载文件,但杀毒软件旋即提醒其有病毒(网络截图)
新学期来临之际,已有不法分子蠢蠢欲动,假冒校方老师发送诈骗短信,让家长点击链接加入校园网或注册学籍卡。《洛阳晚报》记者咨询河南省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洛阳分中心(简称洛阳反诈中心),民警提醒:当事人收到此类信息后,不要盲目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更不要输入个人信息,应与校方老师或学生本人核实内容真伪。
1 “学校”发的短信链接中竟然有带病毒的软件
“××家长,我是班主任,新学期学校实行电子学籍卡,请点击lzlaq×.cn核对,以免耽误小孩入学【和教育】。”29日,市民张先生给记者报料,称他收到这样一条短信,发送号码并非手机号,而是一串13位的数字。
“我的孩子才半岁,幼儿园还没上呢,咋会收到这种短信,会不会是一种诈骗手段?”张先生说,不仅是他,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人也收到了类似短信,有的短信落款是“和校园”,短信里同样有链接,但网址跟他收到的不一样。
根据张先生提供的短信,记者尝试打开其中的链接,系统立即自动下载一款名为“学籍卡”的APP,但杀毒软件旋即提醒,该APP中有病毒。张先生感慨幸亏自己没点击,但他不免担心,有适龄入学孩子的家长看到这种短信,应该都会点开链接查看,那手机岂不是要中招了。
2 “和教育”称:从不发送此类消息
在调查该短信期间,记者也搜索了落款显示的“和教育”,百度百科给出相关解释,称“和教育”是某通信公司围绕国家“三通两平台”总体规划打造的教育平台,围绕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教育细分产品。
29日,记者电话咨询了“和教育”客服,对方称他们只提供教育产品,从不发送此类通知短信,“这种信息并不在我们的业务范围内,家长收到此类信息,最好第一时间跟学校老师确认”。
3 洛阳反诈中心民警提醒,此类短信大多属诈骗短信
“这种带有链接的短信大多是诈骗短信,不管开学前,还是学期中间,这种信息对家长都有很大的迷惑性,此前就有被骗的案例。”洛阳反诈中心民警称,不法分子一般通过技术手段了解到孩子家长的电话和姓名,再给孩子家长发短信,并附带学校、孩子或家长的姓名,以使家长们深信不疑。
当被害人点开链接时,手机便被植入病毒,然后病毒会窃取手机中支付类APP的账号及密码。在被害人收到银行或支付平台的验证短信时,会被病毒屏蔽,并将验证信息转发给犯罪分子,最终被害人账户内的资金将被洗劫一空。这两年,他们接到很多关于这类短信的举报,并进行了归纳。
遇到这类短信,您可要当心
●短信内容:你好,我是孩子的班主任,请把这学期的学费打到学校财务的×行账号:6228……户名:×××。
●短信内容: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您好!即将面临开学,这是学校对上学期各位同学在校的评价和学校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our×.cn/×tb。
●短信内容:学生在校表现,××家长,这是你孩子在本校一周的学习情况及档案资料,资料地址×.cn/R×fdawd。第一时间让您了解孩子在校情况。
●短信内容:减免学杂费,亲爱的家长,为减轻学生家庭负担,今年教育局实行学费减免政策,现将退还一部分学杂费。请拨打电话400……联系人:某老师。
4 咋预防教育类诈骗,民警给出以下提醒
如何预防这类诈骗?洛阳反诈中心民警称,如果收到教育类的短信,请先跟孩子或者学校老师核实,看有无此事。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无法分辨信息真伪,不要轻易点击短信里的链接。
若不小心点开了短信中的链接,千万不要随意在相关网页或APP中填写姓名、电话、职业等相关信息,坚持做到不透露、不相信、不理睬。如果不慎透露了姓名、银行卡号类信息,可及时报警并挂失银行卡,冻结自己的微信、支付宝账户,同时提醒周围朋友注意防范。
民警提醒,平时尤其是在网上,不要轻易泄露自己及亲友的联系电话、通信地址及家庭情况等信息,并给手机安装杀毒软件,养成定时查毒杀毒的习惯。(为避免误点相关链接,文中已将链接网址部分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