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网首页 新闻 县区 百姓呼声 电子报 洛阳社区
简体 繁体
  新闻 | 图片 | 洛阳

偃师二里头:走进最早的“紫禁城” 发现“最早的中国”

您当前的位置 : 洛阳网 > 新闻中心 > 洛阳 > 洛阳新闻  来源: 洛阳网-洛阳日报 2017.08.14 08:31

  昨日,新华社以《走进最早的“紫禁城”发现“最早的中国”》为题,图文并茂报道偃师二里头从考古发掘到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兴建的相关内容。洛阳日报今日全文转发,敬请关注。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6号基址的平面图

  你知道“最早的中国”在哪里吗?——河南偃师二里头。

  洛河南岸一个普通的村庄,看似与中原大地上的千村万落一样平淡无奇,却埋藏着中华民族的重大秘密:公元前1800年至前1500年间,这里曾有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上演过夏的繁华和夏商王朝更替的壮阔史剧。

  这里还拥有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最早的铸铜作坊、最早的制作绿松石器的作坊、最早的双轮车的车辙。

  二里头遗址丰富的内涵不断给世人以惊喜,随着“十三五”期间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的兴建,众多中国乃至东亚“之最”在这里浮出水面。

在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陶豆

  在二里头,感受中国最早的繁华

  中国发端于何时?最早的中国究竟在哪里?

  1959年,著名古史学家徐旭生以71岁高龄率队赴河南调查“夏墟”,大约也是带着这些问题出发的。此后,便掘开了二里头遗址发掘的第一铲。

  出河南偃师城区往南,沿洛河向西不远,就是二里头村。村南,一座有些老旧的楼院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驻地。从院内楼顶四望,二里头、圪垱头、四角楼三个自然村形成一个三角,将一片高地包围,这里便是二里头遗址。

  正值盛夏,二里头遗址发掘工地暂时回填,地面上的玉米已经开始拔节,长出一人多高。谁也不承想,这块3500多年前留下的无字地书,让三代考古人,历经58年持续发掘、不断破译。

  “多数考古大发现出于偶然,比如秦始皇陵、郑州商城,但偃师二里头是个例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说。1959年,徐旭生在豫西调查“夏墟”时,在偃师二里头村的麦田里看到随处可见的陶片,且遗址颇为广大,他推测这里可能有一处古代都邑的遗址。

  当年秋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当时隶属中国科学院)的小分队进驻二里头。

  58年来,中国三代考古工作者对二里头遗址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考古发掘。二里头遗址犹如一个体量巨大又深不可测的宝库,历经数十次发掘而屡有重大发现。

  “二里头是一个不断改写中国之最的地方!”许宏津津乐道于一个又一个牵动人心的发现。

  二里头宫殿区东边的大路,20世纪70年代曾钻探出100多米,因麦田浇水中断,一放就是几十年。1999年,许宏扛起了二里头考古工作队的大旗,拿起前辈记录,他“发掘”到了这条线索,继续追探。

  听到一个老乡抱怨他家地里的麦子一直长不好,许宏很兴奋,“这很有可能是沉埋地下的大型基址夯土引起渗水不畅导致的!”一钻探,居然发现了宫殿区北边的大道。

  “中国最早的十字路口”被发现了!随后,考古队追探出“井”字形大道,发现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大路最宽处几达20米,相当于现代公路四车道。

  就这样,串糖葫芦似的有了一系列新发现,原本星星点点的遗迹分布图上,画上井字形大道、宫城城圈后,这座3500多年前的大型都邑的布局清晰起来。

  这是一座精密、复杂又繁华的大都城——坐落于古伊洛河北岸的高地,中心区是坐南朝北、中轴对称的宫殿建筑群,由宫城城墙围起,虽然面积只有明清紫禁城的七分之一,却是后世3000多年中国古代宫城的鼻祖。

  四周是井字形大路,宫殿院内地面下埋有一节一节由陶质水管组装连接起来的下水道系统,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海绵城市”吧。

  北面是祭祀区,南边有一个被墙垣围起、由重兵把守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区,这里是王国的“高科技产业基地”,里面有中国最早的铸造青铜礼器的作坊和生产绿松石器的作坊。

  “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许多制度层面的建树史无前例,代表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达程度的宫廷礼制已经形成,对于探索中国文明的渊源具有重大的标尺性意义。”许宏说,“这里就是‘最早的中国’。”

发现的绿松石龙形器

  手铲释天书拨开“夏”之谜雾

  自1959年秋的第一铲开始,二里头遗址一直处于中国考古学界的风暴眼。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夏商周”是个固定搭配,是一个熟记于心的知识点。但作为中国步入文明门槛的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真的存在吗?

  “上个世纪甲骨文的发现及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学者受到很大鼓舞,希望能寻找夏族和夏王朝的文化遗存。”许宏说。

  在追寻“夏文化”的过程当中,二里头遗址曾被多位学者视作夏文化代表及夏王朝的都城。

  但几十年来,关于二里头“姓夏”还是“姓商”的讨论持续不断,而参与人数和发表论文之多、历时之长、讨论之热烈,构成20世纪下半叶直至今日中国考古学术史上罕见景观。

  最早提出二里头为“商都”的是徐旭生先生,有意思的是,徐旭生是在寻找“夏墟”时发现二里头的,但他依据古典文献记述,推断“为商汤都城的可能性很不小”。

  此后的十几年“二里头商都说”成为学界的基本“共识”。

  然而,一花独放不是春。考古界的诸子百家,众说纷纭。20世纪70年代后期,北大教授邹衡首倡二里头为“夏都”。此后,便引发两种主要观点间的激烈交锋。

  中国夏王朝存在与否,一直是国际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缺乏明确、可靠的文献记述,依靠文献研究这一时代的历史困难重重。

  “二里头遗址为夏代的存在提供了可靠物证,没有二里头,我国夏商周的年代框架就拿不出来。”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说,“学界认识趋同,二里头为夏代中晚期都城所在地成为倾向性结论。”

  2000年前后,“夏都说”逐渐取代“商都说”,成为学界新“共识”和主流观点。

  “二里头遗址是探索中国最早的王朝文明——夏商文明及其分界的关键性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说,“在这里,我们已初步探明了东亚大陆最早的核心都邑,勾勤出公元前1800年至前1500年二里头都邑繁盛时的大概样貌。”

  “由于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像甲骨文那样可以确证当时历史状况的文字材料,所以二里头的王朝归属问题仍旧是待解之谜。”许宏说。

  “二里头遗址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目前才发掘了1%多一点。”许宏说,这本无字地书才刚刚翻开。

考古工作人员在二里头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本文图片均为新华社发)

  江山早已留胜迹只待我辈复登临

  耕地时发现盆盆罐罐,村民会赶紧送到考古队;遗址发现几十年来,未有一起盗墓案;掬一捧土便知是“商”还是“汉”……

  生活在二里头遗址所在地的村民,以极高的热情守护着这块土地。

  二里头,当地村民连读起来念为“二留”。二留,二留,这里到底留下了什么呢?

  多年来,二里头等几个村为遗址保护付出了代价。由于相关文物保护规定的制约,这几个村不能建工厂、划宅基地甚至深耕,眼看着周围村庄一个个富了起来,村民对二里头遗址的感情越来越复杂。

  如今,这里终于等来了“大事件”——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兴建,这让乡亲们很兴奋。

  “说起二里头,很多人都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是全国闻名的重要遗址,陌生是因为难以一睹真容。”二里头工作队副队长赵海涛说,考虑到保护问题,二里头遗址发掘后已全部回填,从外观看只是一片普通田地。

  “目前二里头遗址保护设施较为落后,出土文物大部分被放置在库房之中,对文物进行整理、保护和研究的场所也十分简陋,这样的现状和二里头遗址的历史价值不匹配,建设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显得十分必要。”赵海涛说。

  作为国家“十三五”期间重大文化工程,目前,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全面开工在即。“展品主要来自二里头遗址58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二里头文化区内重要遗址出土遗物等。”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说,该博物馆计划于2019年建成,将成为全国大遗址保护和展示利用示范区。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在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奠基仪式上说,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的建设,会让埋藏在伊洛平原的文物“活起来”,阐释早期中国形成历程,让公众更好地认知、了解中华文明悠久历史。

  53岁的宋高向是四角楼村村民,农闲时便在考古队帮忙。现在他没事就去遗址博物馆项目所在地看一看进度。“从小就知道这儿是个大遗址,以前就喜欢来这儿,现在更要过来。”二里头考古发掘近60年,这片土地上的风吹草动,都会成为附近村民茶余饭后的新话题。

  和宋高向一样,这里的村民对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充满了期待,期待3500多年前的繁华再次出现在这个洛河边的小村落。 (新华社郑州8月12日电)

[ 责任编辑:周萌 ]
返回洛阳网首页>>
相关阅读
洛阳儿科专家:甲流患儿增多,警惕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
洛阳儿科专家:甲流患儿增多,警惕呼吸道...
  • ·呼吸道感染患者增多 医生呼吁勿盲目用药
  • ·强化重症护理专科培训 守护患者生命健康
  • ·用中成药治疗感冒 洛阳中医提醒……
  •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城市阳台暖意浓 洛城蝶变日日新
  • ·朱延振:痴迷三十余年 耕耘盆中乐土
  • ·邻近小城访三苏,羊肉饸饹香久留
  • ·初冬虽至 洛阳县区亦可捡秋
  •  
    新闻排行
  • 中硅高科:项目建设提速 引领产业...
  • 洛平: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 洛阳15名驾驶员因文明礼让受表扬
  • 龙鳞路旧货市场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
  • 亚洲顶级电竞赛事今日在洛开赛
  •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探访大山里需...
  • 洛阳今年将推行多项医保惠民政策
  • 中铝洛铜:开足马力赶订单 奋力冲...
  • 面包车装满烟花爆竹 司机涉嫌违法...
  • 2024年“河南文化企业30强”名单...
  • 百姓呼声
    洛阳城市阳台地面标识英文翻译有误?
    龙门石窟地下停车站缺少安全标识(图)
    精彩图片
    新安县磁涧镇:丹...
    郭蓉怡:青春接力 ...
    中科信息产业园(...
    于延明:豆香四溢 ...
    精彩热帖

    关林庙游记

    康百万庄园

    新年 龙门走走

    鹊居冷枝守寒庐
    /汝阳天心寺考
    /村戏
    /冬日取暖的事儿
     
    版权声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豫ICP备0501746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4112017000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60823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豫B2—20060064  
    网络服务:(0379)65233606 65233616 业务咨询:(0379)65233921 传真:(0379)65233529
    地址:洛阳新区开元大道218号 报业大厦22层 邮编:471023
    本站法律顾问 北京盈科(洛阳)律师事务所 张运超律师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79)652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