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刚过,雨后的孟津县常袋镇姚凹村,田里的花椒苗上挂着露水。走进贫困户董振中的家,门头上“天道酬勤”四个大字煞是显眼。
端午刚过,雨后的孟津县常袋镇姚凹村,田里的花椒苗上挂着露水。走进贫困户董振中的家,门头上“天道酬勤”四个大字煞是显眼。
“党和政府关心俺,咱贫困户自己也得争气。”董振中一瘸一拐,走起路来却飞快。他抓起一把饲料撒进兔笼里,引得兔子一阵兴奋躁动。
家里4亩地在山沟沟中,吃饭靠天仅够温饱……说起一年前的董振中,还是村里37户贫困户中有名的脱贫“老大难”。
“日子凑合着过吧。腿瘸,老假肢坏了,重活干不了,这些年生活全靠老伴……”那时,第一次见到来自孟津县审计局的第一书记程潇潇,年过六旬的董振中指着干瘪的右腿裤腿,唉声叹气地倒出一肚子苦水。
程潇潇意识到,让董振中有“日子凑合过”心态的根源,可能就在这个假肢上。
“信心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根本动力。”程潇潇说,以“绣花”功夫推进扶贫,要实实在在走进贫困户的心坎儿里,帮助他们重树脱贫信心。
从镇里跑到县里,再从县里跑到市里,程潇潇一次次打听政策,为董振中申请贫困残疾人免费假肢。
“走,老董,带你去装假肢。”去年9月,好消息传来,程潇潇二话不说,贴着油费和住宿费,拉着董振中直奔位于郑州的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
装上假肢,董振中重新下地,一刹那,感到一身轻。董振中感动得握着程潇潇的手哽咽起来。
“程书记,俺腿利索了,必须干点啥,日子不能凑合过!”感受到关怀的董振中重新有了干劲。原来,董振中养过十几年的肉兔,装好假肢后,董振中开始“手痒痒”了。
在程潇潇的争取下,村里利用扶贫资金为董振中买了30只种兔。如今,肉兔已经养得如枕头般大小,生下一窝窝白花花的小兔,煞是喜人。“今年增收3000元不是问题。”董振中喜上眉梢。
重拾肉兔养殖,让董振中树立了脱贫信心,但是程潇潇明白,养殖风险大,行情一落,滞销返贫的大有人在。
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必须短效和长效扶贫措施相结合。
去年以来,姚凹村对贫困户种植养殖意愿进行全面摸底,26户贫困户发展花椒种植,确立了两年内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
为了让这些花椒种植“门外汉”快速上手,去年11月,程潇潇联系县林业局果蔬专家到村里,进行花椒苗木管理、病虫害防治、育肥等技术培训,让包括董振中在内的26户贫困户学到了真本事。
临走时,专家送给每户贫困户一本花椒种植指导书,这让董振中如获至宝,一有空就翻开学。如今,怎么修剪、浇水、除虫,董振中说得头头是道,去年种下的花椒苗长势良好,成活率接近100%。
董振中算了一笔账:两年后挂果,预计亩均收益可达8000元,家里4亩多地年收益就是3万元。
这两天,程潇潇又开始忙着联系附近空港产业集聚区的明星企业,张罗着给董振中的两个儿子介绍工作。
“等将来俩儿子有了技术和工作,媳妇也好找了,咱家的日子,一定越来越红火!”董振中对老伴感慨地说,眼光中满是期待。(洛阳日报首席记者 张锐鑫 特约通讯员 郑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