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南环路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正在摊铺水稳层。令人意外的是,水稳层下面的路基层,铺设的是处理后的建筑垃圾。难道他们在“弄虚作假、偷工减料”?
建筑垃圾粉碎处理现场 记者 梅占国 摄
建筑垃圾经处理后用于南环路路基铺设 记者 梅占国 摄
日前,在南环路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正在摊铺水稳层。令人意外的是,水稳层下面的路基层,铺设的是处理后的建筑垃圾。难道他们在“弄虚作假、偷工减料”?
不然。这是我市在市政项目中首次尝试建筑垃圾再利用,用建筑拆迁废料铺设路基,取代传统的鹅卵石垫层,实现“变废为宝”。
建筑垃圾是如何“变身”铺路材料的呢?记者为您揭开谜底。
移动粉碎机,实现建筑垃圾再利用
南环路项目,是我市正在加快推进的城建重点项目。该项目有一个特点,沿线拆迁量非常大,大量的建筑垃圾外运会带来资源浪费和扬尘污染。
据项目投资方洛政新龙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经研究和实验,决定尝试通过建筑垃圾再利用的方式,将沿线建筑垃圾就地加工成路基垫层,替代传统的砂砾石和鹅卵石。
建筑垃圾如何“变废为宝”?这得从一台移动粉碎机说起。
记者看到,这台移动粉碎机,是一个带有长长传送带“尾巴”的机器。
它工作时,一旁的挖掘机不断将大块建筑垃圾填充到它的“肚子”里,该机器一端的出口就会喷出细细的粉状颗粒物,而另一端的传送带上则是直径较大的块状颗粒物,传送带初始端还有一个横向传送带,将建筑垃圾中的钢筋等分拣出来。
为了抑制扬尘污染,粉碎机旁还有洒水车在不停作业。
“经过分拣,机器‘吐出’的东西叫再生混合料,可直接用于道路基层施工。”建筑垃圾再利用实施单位——洛阳环锋资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建筑垃圾经过粉碎机处理,可瞬间完成粉碎、筛分、轻物质处理、抑尘等工序,生产出不同类型的成品骨料——碎石和砂粒,根据不同的用途还能调节粉碎机的系数,产生不同大小的颗粒。
“不同功率的设备每小时可处理建筑垃圾70吨至300吨,在处理过程中还能实现源头抑尘,防止对周边居民身体产生危害。”该负责人介绍,经处理后的建筑垃圾可利用率高达90%,其中,一半可作为市政道路的路基垫层使用,另一半可制成砖,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由此,南环路这个项目,迈出了我市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的第一步。
到2020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要超70%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和我国大部分城市一样,我市目前也没有专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通常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由此产生的渣土车超速超载、沿途抛撒等问题带来极大隐患。
据统计,我市平均每年产生建筑垃圾约800万立方米,据估算可填平18个开元湖。
如何为建筑垃圾找出路,是城市建设面临的一道难题。
去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印发的九大体系60个重大专项通知中,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是一项重要内容。
在这方面,我市也在不断探索。
随着建筑垃圾再利用技术的不断成熟,建筑废弃物通过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完全能够制成市政建设使用的各种路面砖、透水砖、植草砖、附垫材料等。同时,通过合理比例的添加,还能够生产出高端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建筑用砖等产品,形成二次利用。
市墙改办负责人介绍说,这些建材制品进一步丰富了我市建材市场的高端品类,将大大推动我市绿色建筑的发展,未来将积极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70%以上。
目前,我市还在筹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将以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依托,规划建设高端绿色建材产业园,形成我市绿色建材产业集聚区。(洛阳日报记者 李东慧 通讯员 刘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