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第三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在洛阳歌剧院开幕。作为中华传统艺术,杂技在河洛大地的历史源远流长。很多史书都记录了杂技与洛阳的故事,走进洛阳博物馆,一件件形象生动的杂技俑,会向您展示古代那热闹的杂技表演场景……
杂技俑 记者 赵朝军 摄(资料图片)
今晚,第三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在洛阳歌剧院开幕。作为中华传统艺术,杂技在河洛大地的历史源远流长。很多史书都记录了杂技与洛阳的故事,走进洛阳博物馆,一件件形象生动的杂技俑,会向您展示古代那热闹的杂技表演场景……
推崇佛学的汉明帝,其实还是个杂技迷
说起汉明帝刘庄,很多人知道他“夜梦金人”和修建中国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的故事。您有所不知的是,他还曾经在洛阳西门外修建了另一个雄伟的建筑——平乐观,这里供杂技、歌舞艺者表演所用。
洛阳杂技兴起于汉代。以洛阳为起点的丝绸之路打通后,来自西域、天竺的民间杂耍艺人来到中国。
杂技在东汉时的宫廷和达官显宦家颇为流行。东汉文史学家李尤在《平乐观赋》中,就对当时“吞刀吐火”“凌高履索”“飞丸跳剑”等杂技表演进行了描述。汉安帝刘祜(hù)喜欢看杂技表演,尤其喜爱幻术。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曾经描写过汉代的幻术演出,其中的“鱼龙曼延”“东海黄公”等节目就相当于现在的魔术。
我市历史学者郑贞富介绍,汉代洛阳杂技的表演形式已经十分多样,有形体技巧类杂技、抛掷技巧类杂技、高空长竿类杂技等,在当代杂技表演中还能看到这些古代杂技表演技巧的影子。
曹操祖孙三代都酷爱杂技艺术
前不久,伊滨区万安山脚下发现了一座曹魏时期的大墓,一时轰动全国。专家初步推测,这座大墓的主人为魏明帝曹叡(曹丕之子,曹操之孙)的皇后郭氏,甚至主人就是曹叡本人。您知道吗?曹叡也对杂技艺术在洛阳的发展起到过关键作用。
“曹魏时期,汉明帝刘庄修建的平乐观已经不复往日之恢宏,魏明帝曹叡就仿照平乐观,在洛阳建造了总章观,以备元宵节演出之用。”郑贞富说。
有人曾经给曹叡献上百戏木偶,这百戏木偶设计虽然很精巧,但不能做动作。曹叡就令当时著名发明家马钧设法改造。马钧把木头雕刻成形如车轮的东西,然后平放在地上,引水使其转动后,放在上面的百戏木偶就能做动作了。
曹叡对包含百戏在内的杂技艺术如此偏爱,可能也受到他爷爷曹操、父亲曹丕的影响。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后,就曾将众多幻术表演家召集到一起,这在客观上给魔术艺术的交流、发展创造了条件。值得一提的是,曹丕从小也酷爱百戏,时常观看百戏演出。
至南北朝时期,百戏继续在洛阳盛行,杂技表演已不仅仅限于在元宵节前后进行,每到重要节日都有表演,各寺庙成为杂技表演的重要场所,甚至在祭祀活动中也有表演。
当年隋炀帝的“大排场”如今将被重现
为了迎接在洛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杂技艺术节,洛阳隋唐百戏城特意排演了新节目——《隋唐百戏传奇之万邦来朝共贺岁》。这个节目力求重现隋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隋炀帝为展示国力,召集全国杂技艺人到洛阳会演,并款待参加朝觐的各国来宾的场景。《隋书》记载,这次演出“从昏达旦”“终月而罢”,其“营费钜亿万”,民众“三百里皆来观”。
“隋唐时期,洛阳百戏达到鼎盛。隋文帝统一全国后,随着各民族文化思想等的交融,杂技艺术的表演内容更加丰富。”郑贞富说。
唐朝的皇帝和贵族也喜欢看杂技、歌舞等表演。唐高宗和武则天在位期间,每年元宵节前后都要大宴群臣并命人进行杂技表演。唐玄宗在洛阳明义坊设两个教坊,培养杂技人才,他也经常在洛阳城南大宴群臣并命人进行百戏演出。
到了宋朝,杂技表演由宫廷走入民间,与歌舞表演等一道进入专门的表演场所——勾舍。(洛阳晚报记者 潘立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