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城市的灵魂。作为国有博物馆的有益补充,我市民办博物馆近年异军突起,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多彩的藏品,让市民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市民接受文化的熏陶与洗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洛阳样本。
核心提示
博物馆是城市的灵魂。作为国有博物馆的有益补充,我市民办博物馆近年异军突起,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多彩的藏品,让市民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市民接受文化的熏陶与洗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洛阳样本。
藏品丰富
国有博物馆的有益补充
“龙门博物馆的佛教文物真精美啊,很值得一看!”日前,涧西区市民刘雅静在带女儿参观完龙门博物馆后,深有感触地说。作为我市首批民办博物馆之一,该博物馆开馆以来,通过举办展览、雅集等方式,吸引不少市民参观。
近年,我市民办博物馆迅猛发展,截至目前,被省文物部门审批通过的已达41家,占据了全省民办博物馆的半壁江山。这些民办博物馆如同一个个珍珠,散落在市区及县(市)的大街小巷。
唐三彩、碑志拓片、书法、明清瓷器、古典家具、邮驿文化、洛阳水席、金银器、紫砂文化、汉画艺术、保险文化……我市民办博物馆馆藏文物类别丰富,以专题收藏展示斑斓多彩的厚重历史。而且,不少藏品是国有博物馆里少见或者没有的,比如晚清以来的陶瓷品类、金银器皿,以及现当代的军品收藏等。
市民营博物馆协会会长王支援说,我市民办博物馆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采用“博物馆+景区”“博物馆+学校”“博物馆+企业”“博物馆+非遗”“博物馆+互联网”等办馆模式,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免费开放
市民精神栖息地
最近,喜欢钻研文物的洛龙区市民王先生发现,我市民办博物馆举办的展览等活动越来越多,主题鲜明,内容雅致。
比如,龙门博物馆每年举办专题类展览、表演、交流活动30多场。另外,洛阳洛卫军品博物馆举办的“勿忘历史勿忘国耻”图片展,洛阳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举办的“明清盘子展”,洛阳古典红木家具博物馆开展的“感受历史文化,品鉴红木传世之作”活动,老雒阳饮食文化博物馆举办的伊尹祭拜大典,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小手画三彩”——全国“三彩艺”儿童釉画大赛,洛阳牡丹瓷博物馆举办的“水墨洛阳”绘画大赛,均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此外,这些民办博物馆大多全天候免费开放,大大开阔和丰富了市民的文化视野,也逐渐成为市民的精神栖息地。据不完全统计,部分民办博物馆接待观众已近10万人次。
苦练内功
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刘馆长,您下次讲座是啥时间?可不可以提前预约?”上个月的一个周六,洛阳树威古瓷鉴藏博物馆馆长陈树威刚做完公益讲座,就被一大波古瓷爱好者团团围住。这已是陈树威第三次做客洛阳星期六公益论坛,他的讲座场场听众爆满,主办方不得不临时增加凳子。
与陈树威一样,洛阳洛卫军品博物馆馆长王洛卫的档期也很满:到洛阳外国语学校、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做“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巡回演讲;带展品到东升三中、黎明小学举办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军品展,给市直委局工作人员讲解长征精神……
如果说文物藏品是文博单位的“心脏”,那么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就是其“灵魂”。各家民办博物馆苦练“内功”,向公众开放,提升社会参与度和影响力。
“文化下乡”“文博进社区”等活动也在民办博物馆中广泛开展:有的民办博物馆成为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有的民办博物馆依托丰富的藏品资源和专业团队,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公益培训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小众共有,大众共享。我市民办博物馆变身公共文化空间,以多样化的担当,为市民带来一道道精神大餐,让他们快捷地触摸到河洛文化的精髓,在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中发光发热。(洛阳日报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梁淑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