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684年被武则天改为神都的那天起,洛阳注定要在一代女皇的手中走向城市建设的又一次辉煌。
隋炀帝营建洛阳城的画作 (摄于明堂)
定鼎门 (摄于定鼎门遗址博物馆)
从公元684年被武则天改为神都的那天起,洛阳注定要在一代女皇的手中走向城市建设的又一次辉煌。
4000年城建史,1500年建都史,“十三朝古都”城建上的辉煌,很大一部分来自它身为“隋唐洛阳城”的300年,而武则天执政的20余年,无疑是“辉煌中的辉煌”。
杨广看上洛阳地
武则天与洛阳城市建设的故事,咱们先从隋炀帝说起。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初,炀帝尝登邙山,观伊阙,顾曰:‘此非龙门耶?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仆射苏威对曰:‘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帝大悦,遂议都焉。”
苏威马屁拍得很到位,但杨广对洛阳感兴趣,绝不是因为喝了他灌的迷魂汤,而是看中了洛阳优越的地理位置。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十一月,杨广颁发营建洛阳的诏书:“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
杨广营建前的洛阳是什么样子呢?
让我们将时光上溯百年,从北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里找答案。
书中,杨衒之这样描写北魏迁都邺城10余年后的洛阳城:“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
从北魏末年到隋朝,历经100余年,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洛阳身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火不断,到了隋朝,情况与杨衒之所见相比好不到哪儿去。
杨广营建洛阳城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隋炀帝诏令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和将作大匠宇文恺负责营建东京(洛阳)。
隋朝洛阳城位于汉魏洛阳故城西9公里河汭处。
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正月,东京建成。
隋朝洛阳城有多辉煌?
在方圆50多里的范围内,宫城、皇城、外郭城巍然屹立。
宫城在都城西北角;皇城北接宫城,南临洛河;在外郭城内,洛河两岸,130多个里坊整齐排列。
城内,含嘉仓粮窖密集,大同市、丰都市的店铺如星,商品琳琅满目。
…………
美籍汉史学家费正清曾经十分感慨地说,隋朝是中国第二个辉煌的帝国,“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长城重新得到修缮,政府开凿了大运河(这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可惜这次辉煌太短暂了,杨广称帝仅仅14年,隋朝就在起义军的喊杀声中走向灭亡,在熊熊战火中,洛阳城再次“城郭崩毁,宫室倾覆”……
洛阳城遇上武则天
《唐六典》记载:“武德四年平充,乃诏焚乾阳殿及建国门,废东都,以为洛州总管府。寻以宫城、仓库犹在,乃置陕东道大行台……明庆二年,复置为东都。龙朔中,诏司农少卿田仁往随事修葺,后又命司农少卿韦机更加营造。永昌中,遂改为神都,渐加营构,宫室、百司,市里、郛(fú)郭,于是备矣……”
从记载中我们可以读出如下信息:
洛阳城隋末惨遭战火,唐王朝又雪上加霜,对其进行了人为破坏。
在“战火”和“人为”的双重破坏下,洛阳城仅存宫城和仓库。
唐高宗曾派人对洛阳城进行修复,但属于小打小闹,整体效果未出。
武则天执政后,对洛阳城进行了系统性、大规模修复,至此,宫室、百司、市里、郛郭等重要建筑和基础设施才逐渐完备。
洛阳城开始走向“辉煌中的辉煌”。
武周洛阳城恢宏壮丽
修复洛阳城,武则天首先将目光投向宫城、皇城、外郭城。
修复宫城。《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宫城在皇城北,长千六百二十步,广八百有五步,周四千九百二十一步,其崇四丈八尺,象征北辰藩卫,曰紫微城,武后号太初宫。”
大名鼎鼎的应天门,就是宫城的正南门。
修建皇城。《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皇城长千八百一十七步,广千三百七十八步,周四千九百三十步,其崇三丈七尺,曲折象征南宫垣,名曰太微城。”
武周时期被戏称为“例竞门”的丽景门,就是皇城西面两座城门中的一座。
增筑外郭城。洛阳城外郭城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但其时“仅有短垣”。
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武则天诏令李昭德增筑洛阳外郭城,“其崇丈有八尺”。增筑外郭城后的洛阳城,“前直伊阙,后倚邙山,东出瀍水之东,西出涧水之西,洛水贯都,有河汉之象焉”。
外郭城南面有三个门,正中间即“南通伊阙,北对端门”的定鼎门。
后世学者曾将武周时期洛阳城和同时代欧洲的一些名城进行过对比:“洛阳城面积49.7平方公里,如果加上10多平方公里的上阳宫,那就是60多平方公里。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罗马的君士坦丁堡仅有24.3平方公里大,伦敦面积还不到1.5平方公里。”
宫城、皇城、外郭城或修、或复、或增,在大的轮廓上,洛阳城已经显露雄伟壮丽、睥睨天下的峥嵘景象,但武则天决不会让神都空有其表,她从关内移来数十万户人口,在洛阳城里拓建官署、建造宗庙……最让历史和后人津津乐道的,是在她的旨意下,洛阳城矗立起许多赫赫煌煌的标志性建筑。(洛阳晚报记者 陈旭照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