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上,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院专家赵凌霞介绍了在孙家洞发现的直立人化石的研究进展及其学术意义,认为在孙家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对探讨东亚地区直立人演化和现代人起源问题提供了新证据。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杜水生对栾川县境内龙泉洞发掘情况作了介绍。
在会上,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院专家赵凌霞介绍了在孙家洞发现的直立人化石的研究进展及其学术意义,认为在孙家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对探讨东亚地区直立人演化和现代人起源问题提供了新证据。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杜水生对栾川县境内龙泉洞发掘情况作了介绍。
“栾川人”的发现,填补了中更新世中原地区直立人活动的空白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原地区什么时候开始有古人类,一直是国内古人类学家争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2012年9月、10月,考古工作者在栾川县伊河南岸孙家洞发现6枚古人类牙齿化石。当年10月,在这里发现的古人类,经专家论证,被定名为“栾川人”。
孙家洞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栾川县湾滩村伊河南岸哼呼崖的崖头上。该洞穴遗址出土了古人类化石、石制品及丰富的动物化石等。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发现了古人类牙齿化石6枚,年代大概在中更新世时期。专家经考察座谈,一致同意将其定名为“栾川人”。河南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是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榜首。
作为我省境内首次发现的中更新世时期有明确地层出土的直立人牙齿化石,“栾川人”的发现,填补了中更新世中原地区直立人活动的空白,使人类进化链条变得更加完整。
赵凌霞在介绍相关情况后表示,目前孙家洞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
龙泉洞内居民已有管理空间的能力
龙泉洞位于栾川县城关镇龙泉山南坡,该洞穴口呈椭圆形,南北宽3米,底至顶高2米,口檐已坍塌,洞口于20世纪70年代发现有动物骨骼化石,因被人当成恐龙骨骼哄抢而遭到破坏,1978年被栾川县定为恐龙遗址,现暴露的洞深2米,洞向西侧山坡内延伸,洞内仍被淤土和泥石流占据,土色黄褐,土质松软。
在2011年1月5日栾川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后,洛阳考古研究院、栾川县文广新局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组成联合工作队,对该洞穴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杜水生介绍说,龙泉洞存在大量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痕迹,包括两个上下相叠的火塘,大量的烧石、烧骨,以及大量脉石英石核、石片、断片、刮削器,大量动物牙齿化石(包括鹿、牛、犀牛等食草类及小型食肉类动物牙齿化石)和动物肢骨化石等,总数为500多件。其中,一些大型动物肢骨上有较为明显的咬痕、切削痕迹,部分化石存在灼烧痕迹,另外考古人员还从中发现一件磨制骨锥,这件骨器的发现,对研究现代人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该洞穴进行分区挖掘后我们发现,该洞穴中的活动区和垃圾堆积区是分开的,可见当时洞穴内的居民已经有了管理空间的能力。”杜水生说,根据出土的动物化石可以判断出,当时龙泉洞附近的环境和现在比差别不大,洞穴周围与现在同样生长着森林,但现在县城所在的盆地当时是疏林草原景观,且气候四季分明,冬天适宜于干凉环境的犀牛等食草动物迁徙于此,夏季水牛等适合湿润环境的动物也会到此觅食,草原上常年会看到各种鹿、羊等野生动物,他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
目前,龙泉洞的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洛阳晚报记者 陈耀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