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宜阳农村淘宝中心,是我市首个农村淘宝项目。
阿里巴巴宜阳农村淘宝中心,是我市首个农村淘宝项目。
日前,副省长、市委书记李亚在该项目调研时强调,要把电子商务与当地脱贫致富、创业创新有效对接,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帮助那些曾经“养在深山无人识”的土特产走向大市场。
去年12月开业以来,短短4个多月,阿里巴巴宜阳农村淘宝平台就已经完成6万份订单,销售额突破870万元。
与此同时,该县40个村级淘宝服务站生意红火,成为宜阳农民购买农资的新渠道。
农村电子商务,在宜阳县呈现“产销两旺”“双向流通”的发展势头。
农村淘宝,一站式电子商务公共服务
宜阳是典型的农业县,农产品资源丰富,质量优良。花生、粉条、黑杂粮、大蒜、柿子醋、山珍、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在周边区域享有盛名。同时,该县还拥有58个农产品注册商标、1个认证绿色农产品、3个认证有机农产品、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
如何把这些“养在深山”的土特产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宜阳县借助“互联网+”,瞄准了农村电子商务这个新渠道,给这个农业大县带来了明显的变化。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宜阳新区的宜阳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一探究竟。
宜阳县商务局副局长高国强介绍,该产业园由“一馆三中心”组成,可提供一站式电子商务公共服务。
记者走进宜阳特色产品O2O体验馆,这个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展厅,是一个实体展示与网络交易相结合的综合体,里面黑杂粮、老粗布、蜂蜜、刺绣等优质土特产品琳琅满目。目前,该馆已经拥有216家企业的341种宜阳特色“土宝贝”。
“全国各地的客商,在这个展厅里可以对宜阳特产有一个直观的印象。”高国强介绍,“三中心”的农村淘宝宜阳服务中心、电商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也分别承担对农村淘宝合伙人、创业青年开展相关培训,为创业者提供孵化、金融、美工、包装、技术支持,为该县村级淘宝服务站提供线下配送服务等职能。
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就是宜阳县农村电商平台的一个引领项目。
运营半年,多种“土宝贝”走向大市场
去年10月签约,12月开业运营,宜阳作为我市第一个落地淘宝“千县万村”计划项目的试点县,如今已尝到了很多甜头。
先来看看上观乡的玉米糁。
去年,段红武和其他7名合伙人一起,抱团推销本村特色农产品,他们的首推产品是玉米糁。
今年年初,阿里巴巴宜阳农村淘宝项目启动后,段红武与合伙人依托淘宝和宜阳本地的“农庄园”电子商务平台,玉米糁销量迅速增加,市场从宜阳拓展到了山西、河北、湖北等地。
“市场销售的问题解决后,我们可以腾出更多精力投入产品质量管理。”在段红武看来,互联网破除了农产品通向市场的最大瓶颈。
再说说锦屏镇的土鸡蛋,它们是另一种通过农产电子商务迅速走红的“土宝贝”。
目前,该镇土鸡蛋在互联网上的日均销量为7000个左右,最多时一天可以卖出1.5万个,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渠道。
依托互联网这个平台,越来越多“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土宝贝”实现了由“土”变“潮”的华丽转身,实现了品牌化,走向了大市场。
还有香鹿山镇的老粗布,目前,该产品已经开始主打“定制服务”牌,走向高端市场。
“双向流通”,农民生产生活都方便
日前,李亚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在传达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来洛视察的重要讲话精神时强调,要依托“互联网+”,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农村电商,推动优势农产品走出去,努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和农产品进城与农资、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
形成双向流通模式,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另一优势所在。
“从网上买的衣服到了,省了去市场上逛,价格优惠,质量也有保障!”21日,家住香鹿山镇甘棠村的李荣在村级淘宝服务站穿上网购的新衣服后,高兴地跟店主张娟娟说,她都60多岁了,没想到还能赶上网购的时髦。
体验到了电子商务的便捷,李荣还有更大的愿望:把自家产的无公害草莓放到网上卖,既省事又赚钱。
李荣的心声,也是宜阳县农民的共同心愿。
“我们正在加快打造这样一种‘互联网+农村’的双向流通新模式:一方面打通直达农村一线的物流通道,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日用品、农资产品;另一方面,新鲜的农产品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走进城市、走向更大的市场。”高国强说。
目前,该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和40个村级淘宝服务站两级淘宝网络运行已经步入正轨。
“‘平台引进来’这一步已经初见成效,接下来要让‘土宝贝’走出家门,让互联网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渠道。”谈及这些,高国强信心十足。
按照规划,今年宜阳县还要再建设80家至100家村级淘宝服务站,明年将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
农村电子商务的“星星之火”,在宜阳县已初现“燎原之势”。(洛阳日报记者 李东慧 通讯员 田义伟 张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