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在周王城广场举办了河洛大鼓专场。演出现场,除张怀生、李明治、委要听等知名河洛大鼓艺人外,舞台上还来了一群特殊的河洛大鼓“传承人”。这群“传承人”唱腔稚嫩,有些动作也不太流畅,但台下的观众仍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就是来自高新区滹沱小学的小学生和洛阳师范学院的大学生。
|
学生们正在表演河洛大鼓 |
|
昨日,“河洛欢歌·广场文化狂欢月”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在周王城广场举办了河洛大鼓专场。演出现场,除张怀生、李明治、委要听等知名河洛大鼓艺人外,舞台上还来了一群特殊的河洛大鼓“传承人”。这群“传承人”唱腔稚嫩,有些动作也不太流畅,但台下的观众仍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就是来自高新区滹沱小学的小学生和洛阳师范学院的大学生。
学生们为何能登上非遗展演的舞台?市非遗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要从几年前河洛大鼓进校园活动说起。
“河洛大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力强,洛阳特色鲜明,但在近年面临失传的危机。”该负责人说,2014年,几名河洛大鼓艺人和社会有识之士决定从培养年轻人的兴趣做起,组织河洛大鼓进校园活动。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系大四学生毛玉杰学习河洛大鼓已近两年,昨天他跟同学在河洛欢歌舞台上表演了新创作的河洛大鼓唱段《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毛玉杰说,从2014年开始,河洛大鼓成为系里的选修课,原本就对河南戏曲感兴趣的他立刻就报名了。
“一个月4次课,由李明治和牛小枝老师来上课,现在选修这门课的有60多名学生。”毛玉杰说,刚开始有些同学认为河洛大鼓是老掉牙的“古董”,上过一次课后就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倾倒了。
滹沱小学的学生们也是从2014年开始学习河洛大鼓的。该小学校长魏巧茹说,学校一直开设有兴趣课,当时听说有河洛大鼓进校园活动,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联系了组织者,没想到艺人们一口答应学校的要求,不仅每周都来上课,还不收任何费用。“这门课不仅传承了非遗,还培养了孩子们的艺术气质,因此很受家长的欢迎。”魏巧茹说。
尽管目前河洛大鼓进校园活动发展态势良好,但有艺人认为,要真正让非遗在年轻人心中扎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娱乐的方式太多了,不少年轻人还是缺乏耐心来了解传统文化。”李明治说,他在洛阳师范学院上课,就遇到一部分学生一开始兴趣盎然,但稍微遇到困难就坚持不下去了。
毛玉杰也认为,要学习河洛大鼓这样的非遗项目,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生大都忙于学习和考试,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学习传统文化。
“还是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只有通过政府部门的支持,探索多种合作渠道,使非遗进校园常态化、系列化,才能让非遗真正走进年轻人的心中。”李明治说。(洛阳日报记者 张宁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