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读历代笔记小说,对笔记小说中与洛阳有关的故事特别上心,尤其是其中的志怪故事,作者用独特的方式,从独特的视角,讲述洛阳独有的精彩,补正史之不足,增洛阳之风流。
我的脑海里忽然蹦出一个词——“乡愁”。是啊,“魅力志怪”,何尝不是加深你我洛阳记忆的“乡愁”?——题记
“虞廷玺为我复兴此窝”!
在本系列开篇,我给大家讲一个跟邵雍有关的故事。
邵雍,北宋著名理学家,算卦特准,住在安乐窝,故址在今天的洛阳桥桥南。
故事出自明朝朱国祯的《涌幢小品》。
话说洛河边住着两个农夫,有一天,两个人打官司打到了河南府。
明朝的河南府,府衙设在洛阳。
知府虞廷玺上堂问案。原来,一个农夫在耕地时发现了一块石头,想据为己有,但另一个农夫说这块石头是在他家地里发现的,得归他所有。
为一块石头争得不可开交?虞廷玺十分纳闷儿,让人把石头弄到了府衙。
虞廷玺仔细一瞧,石头上有一行字:“大明景泰己亥,知府事者虞廷玺为我复兴此窝。”
虞廷玺问了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得知石头出现的地方是邵雍故居。
哦!原来邵老夫子提醒虞知府为他修复故居哩。
这种提醒方式也太恐怖了,从公元1077年邵雍离世算起,到明朝景泰年间,已过了300多年。300多年前,邵雍就知道300多年后有个叫虞廷玺的会来河南当知府?
虞廷玺赶紧带人到邵雍故居看,那里都成庄稼地了,“遂于其处辟地建祠一区,复上书巡抚,大兴殿宇,殆至百楹”。
千年后的事也能知道?
在古代流传下来的各类典籍中,“前言后验”的神奇故事有很多。
我再介绍一个比邵雍还牛的人,此人出现在唐朝张读的《宣室志》里。
开元年间,江南发大水,侍御史邬载奉命前去查看灾情。巡查时,他发现一个古墓被水冲坏,就起了恻隐之心,“命工迁其骸于高原”。
怪事就在迁墓时出现了,墓里有墓志铭,墓志铭后面有这样的话:“尔后一千岁,此地化为泉。赖逢邬侍御,移我向高原。”
神人哪!
有趣不?我乘兴再讲一个,故事不是发生在洛阳,还跟邵雍有关。
一到都城就死?
邵雍的儿子叫邵伯温。邵伯温写了一本书叫《邵氏闻见录》,书中写了一个叫周士彦的人,周士彦是邵雍的学生。
有一天,小周到野外打猎,射中一只兔子,去捡时,兔子不见了,只见一块石头,上面刻着几个字:“士彦当都而卒。”
一到都城就死?小周半信半疑,但显然害怕了,此后能不去都城就不去,即使去了,也片刻不敢停留。
该来的还是来了,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北宋治平末年,朝廷派小周以都官员外郎的身份“知剑州普城县”。
坏了,遇“都”了,于是小周“卒”了。
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何感想?觉得荒诞不经?觉得挺有意思?不管怎样,我们都能从中学到不少历史知识,比如明朝河南府的府衙在洛阳,比如唐朝开元年间江南曾发过大水,比如邵雍有一个学生叫周士彦……
这比死记硬背专业历史书强多了。(洛阳晚报记者 陈旭照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