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以臣杀君,可谓忠乎”的千年争论,其实,《智囊》里还有个故事,说的是唐朝有个叫刘蕡(fén)的人,在他那个时代就这个问题提出过自己的见解。
上回说到“以臣杀君,可谓忠乎”的千年争论,其实,《智囊》里还有个故事,说的是唐朝有个叫刘蕡(fén)的人,在他那个时代就这个问题提出过自己的见解。他说过:“秦之亡也,失于强暴;汉之亡也,失于微弱。强暴则贼臣畏死而害上,微弱则奸臣窃权而震主。”刘蕡这话是他在唐文宗时期参加“贤良方正”的公务员考试时写在卷子上的,是影射皇上身边专擅朝政的宦官王守澄等人的。
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唐文宗李昂登基。当时宦官专权:神策军中尉王守澄害死了唐宪宗李纯,却经过穆宗李恒、敬宗李湛两朝都未受到制裁。李昂想逐步铲除宦官势力,但苦于身边缺少得力助手,就在大和二年(公元828年)颁诏:举荐贤良方正。
当时已考中进士的刘蕡赶赴长安,写了一篇对策,指斥宦官乱政误国,痛陈兴利除弊的办法。在场的谏官、御史听到刘蕡的侃侃宏论,激动得涕泗横流,纷纷奏请朝廷重用刘蕡。但是考官们畏惧宦官的权势,暗中将刘蕡的对策压了下来,不敢录用他。和刘蕡一同参加考试的有22人,唯独刘蕡落选。后令狐楚、牛僧孺等镇守地方时,刘蕡被征召为幕僚从事,授秘书郎,终因宦官诬陷,被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异乡。
在管理工作中,刘蕡分析秦亡汉绝的话,对我们是否也有启示呢?笔者认为,起码有三点启示。
启示一:管理风格不能太强悍。管理压力过大,缺乏人情味,骨干会“造反”,而且还可能采用另一种可怕的“造反”方式——“不离不弃、消极怠工”,这是最要命的浪费。什么管理风格好呢?应天顺人。这个“应天”就是企业价值观、愿景、战略、目标、流程和制度;这个“顺人”就是员工认同、薪酬合理、有发展空间、愿意承担责任。
启示二:管理风格不能太低调。管理压力过低,注重面子文化,员工也会钻空子,得过且过,轻则降低工作效率,重则损害企业利益。现在很多老板修佛养性,为人低调,懂得授权,这些是对的,但精髓要抓住。什么精髓呢?不能失去对管理者的监督、检查和控制。否则,养性变成了养奸,低调变成了低能,授权变成了无权。
启示三:企业员工的流动是正常现象。作为一名管理者,最关键的是要用“铁”来打造你的“营盘”。“铁”是什么呢?好的老板,好的用户群,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好的环境,好的经营理念,好的工资、福利,强大的员工培训体系。“营盘”呢?将这些“铁”放进一个叫作“文化”的熔炼炉里,这样,“铁”的“营盘”就建成了。如果炼得好了,放进去的是铁,炼出来的是长生不老的“金丹”,企业也就有了固若金汤的百年基业了。
下期,我们会讲一个发生在武则天神龙元年(公元705年)的故事,那一年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敬请关注。(沙宇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