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邙山祭拜归来的人大多会有两种感叹:一叹生命脆弱,再叹生命无常。这种感悟,1000多年前的唐朝诗人张籍,就在一首诗中描述了:“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
从邙山祭拜归来的人大多会有两种感叹:一叹生命脆弱,再叹生命无常。这种感悟,1000多年前的唐朝诗人张籍,就在一首诗中描述了:“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
生命有限,但智慧可以跨越生死,有人即使逝去,其智慧也会让后人享之不尽,这便赋予了生命另一种意义。《智囊》里就有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的楚国宰相孙叔敖病重,临死前告诫儿子说:“大王屡次要封我邑地我都不接受。我死后,大王会封你,但你一定不要接受土地肥美的地方。楚国与越国之间有一个地方叫寝丘,地方偏僻贫瘠,地名又不好,楚人视之为鬼域,越人以为不祥,但它是个能让子孙住得长久的地方。”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要封给他儿子很好的地方,他儿子谨记父亲的话,请求寝丘。楚王于是把寝丘封给他的儿子。一直到汉代,孙姓子孙依然在寝丘风平浪静地生活着。
《智囊》里也有一个“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反面例子。
管仲生病,快不行了,齐桓公去看望他,问道:“仲父生病了,关于治国之道有什么可以教导寡人的吗?”
管仲回答:“希望君王疏远易牙、竖刁、卫公子、常之巫启方四人。”
桓公说:“易牙把自己的儿子烹煮来给寡人吃,只为了寡人能够吃到人肉的美味,还有可疑的吗?”
管仲说:“人没有不爱儿子的,能狠得下心杀自己的儿子,对国君还有什么狠不下心的?”
桓公又问:“竖刁阉割自己,以求亲近寡人,还有可疑吗?”
管仲说:“人没有不爱惜自己身体的,能狠得下心残害自己的身体,对国君还有什么狠不下心的?”
桓公又问:“卫公子启方侍候寡人十五年了,父亲去世都不敢回去奔丧,还有可疑吗?”
管仲说:“人没有不敬爱自己父亲的,能狠下心不奔父丧,对国君还有什么狠不下心的?”
桓公又问:“常之巫能卜知生死,为寡人除病,还有可疑吗?”
管仲说:“生死是天命,生病是疏忽。大王不笃信天命,固守本分,而依靠常之巫,他将借此胡作非为、妖言惑众啊。”
管仲去世后,桓公果然把这四个人全部赶走。但从此食之无味,旧病发作,上朝也无精打采,三年后他把这四个人又找回来了。
第二年,桓公生病,常之巫出宫宣布:“桓公将于某日去世。”大家都相信了。
易牙、竖刁、常之巫相继起而作乱,关闭宫门,建筑高墙,不准任何人进出,桓公连饮水食物都得不到。后来,卫公子启方以四十个社(二十五户为一社,即一千户)的户口归降了卫国。
桓公饿得全身浮肿,把手伸出窗户,接着天上的雨水,流着泪说:“唉!圣人的见识,哪有不远的呢?”
下期,我们讲讲程颢是如何准确预测当时政治局势的。敬请关注。(沙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