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洛阳老城鼓楼以东的东大街至瀍河以西的南北两侧区域,是唐代归义坊、思恭坊、景行坊和北市所在地,是神都重要的商住区。让我们穿越历史,去寻找那遥远的记忆!
清溪环绕归义坊
归义坊,唐代宣仁门外大街(今老城东大街)南侧,从西往东第二坊。其西为立德坊,其南为漕渠,漕渠是从东城承福门南侧的洛河(约在今金业路与洛河交叉口处)引水开的一条人工河,出洛河后东北行,至立德坊南往东行,穿越外廊城后,再流入洛河。今老城南护城河是漕渠故道。归义坊东为瀍渠,这是从邙山北麓引瀍河水西南流形成的一条人工渠,在归义坊东南部与漕渠汇合。此渠又名东溪,居住在立德坊的孟郊的《伤时》诗曰:“因知世事皆如此,却向东溪卧白云。”老城东护城河遗址(今成功街东侧)就是东溪故道。
归义坊南,隔漕渠为玉鸡坊,西南为承福坊。武则天时开凿新潭,两坊淹没成湖。这样,环水而建的归义坊,南面是浩瀚的水面,岸边是绿绿的杨柳,成为风景极佳之处。
归义坊是贵族、官员的居住区。晚清以来,在洛阳出土的墓志中,言明其宅在归义坊的有8方,全部是官员。该坊是唐代名臣穆宁家族的居住区。穆宁之父穆元休,是开元年间的著名学者,穆宁以明经及第,任河北盐山尉。安史叛乱时,穆宁募兵参与平叛,立下大功。后来任监察御史、秘书少监等,以秘书监致仕,卒于归义坊。穆宁的四个儿子皆为名臣,其三子穆员是著名学者,著有文集十卷,今《全唐文》存其文章数篇。
归义坊还有唐德宗时的福建观察使李贻孙宅,他是当时的著名书法家。后来,此宅改为寺院,名福胜禅院。该坊有太平公主建的一所寺院,名为太平寺,后改名太平禅院。五代时,这里还建有隆庆尼院、慧云尼院等寺院。
珠帘绣户思恭坊
归义坊之北为思恭坊,中间隔宣仁门外大街,其东为东溪。晚清以来,洛阳出土的墓志中,言明其宅在思恭坊的有42方,主要是贵族、官员。
思恭坊中有两个宅院最为宏大,即李多祚宅和王守一山亭院。李多祚,靺鞨族,以军功历任右羽林军大将军、辽阳郡王,前后掌握禁兵、北门宿卫二十余年。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参与由张柬之等人发动的宫廷政变,逼武则天让位于中宗。王守一,唐玄宗王皇后胞兄,唐玄宗之妹清阳公主驸马。
思恭坊有客舍,多酒肆乐坊。《朝议郎行睦州建德县令王君墓志》说,他于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十月二十八日,卒于洛阳县思恭坊客舍。《吴兴沈子柔墓志》说,沈子柔,洛阳青楼之丽人,“善晓音律,妙攻弦歌。”“凡洛阳风流贵人,博雅名士,每千金就聘。”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五月三日,逝于思恭坊宅第。
《广异记》记载了一则传奇故事,思恭坊的朱七娘,是个乐坊女子,与洛阳王将军有私情。开元年间,王将军患病死去,已经过了半年,朱七娘还不知道。那年七月,王将军忽然来到朱七娘住处,并说:“能跟我到我的住处吗?”朱七娘于是随王将军到了其家。第二天早上,王将军的家人收拾灵柩的床被,看见被中有个妇人,感到很惊奇,询问其中的缘故,才知道是亡者领来的。大家哀痛了很久,才把朱七娘送回家去了。
梵音袅袅景行坊
归义坊之东,与东溪相隔为景行坊。景行坊之北为宣仁门外大街,其东为瀍河,其南为漕渠,渠南为铜驼坊,再往南为洛河。
目前已发现36方墓主生前居于景行坊的隋唐五代墓志,人物较为复杂。在该坊居住过的名人中,最著名的是隋朝政治家郑善果。隋炀帝时,郑善果任大理卿,主持了大业十年(公元614年)的度僧活动,通过考试选择18岁以上的27个学佛之人为僧。13岁的小沙弥陈袆,因才华出众,被郑善果破格选中。陈袆就是后来名满天下的玄奘大师。《唐会要》说,景行坊有同德寺。该寺是唐代著名寺院,禅宗大师无名和尚曾住持该寺。著名诗人韦应物曾在这里修行,留下了描述同德寺风物的多篇诗作,其《同德寺阁集眺》云:“高阁照丹霞,飗飗(liú微风吹动的样子)含远风。……三川浩东注,瀍涧亦来同。阴阳降大和,宇宙得其中。舟车满川陆,四国靡不通。”极写登同德寺高阁所见之秀美景色。
这处寺院,也是洛阳官员们品茶相聚之所,穆员的《同德寺凑禅师院群公会集序》就是写相聚之情的名篇。他写道:“竹深寒庭,雪净禅室,境捐世染,坐对天涯,甘茗代醪,清论如药。”
寺院之南为拜洛坛,这是祭拜洛神的高台,武则天曾在这里多次举行拜洛盛典,并写下了《拜洛乐章》。
家在东都北市中
景行坊之北,隔宣仁门外大街为北市,它是唐代洛阳的三大市场之一。龙门石窟中有三个像龛是洛阳北市行业商人出资开凿的,它们是北市丝行像龛、北市香行社像龛、北市彩帛行净土堂,都开凿于武则天时期。
北市丝行像龛,位于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南,该洞丝行成员题名:社老李怀璧、平正严知慎、录事等,共21人;北市香行社像龛,位于古阳洞与药方洞之间,题记内容为:“北市香行社,社官安僧达、录事史玄策、康惠澄……右件社人等一心供奉。”安僧达、史立策、康惠澄三人是来自西域安国、康国和史国的粟特人,他们也是来洛阳从事各种香料买卖的商人;北市彩帛行净土堂,位于西山南端山腰处,是北市彩帛行出资营造的洞窟,但里面也有“香行社”成员题名,说明香行社的人也参加了彩帛行的开窟活动。从这三个洞窟的题记看,北市是主要经营丝绸、香料的大型市场。
北市也寄居着一批穷人,靠打工谋生。《广异记》说,张仁亶小时贫穷,在东都北市寄居。有个叫阎庚的人,是马行经纪人荀子的儿子,常来接济张仁亶。荀子总是怒骂阎庚说:“你是商贩之流,他是个穷文人,有什么理由破费钱财来奉养他呢?”但阎庚不听其父之言,继续资助张仁亶。后来,张仁亶成为宰相、名将,阎庚弃商从文,最后官至一州刺史。(郑贞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