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二月河前段时间在洛阳时,曾提出应为龙门石窟佛像开光,让龙门不仅是欣赏石窟艺术的宝库,更应该成为佛教信众膜拜的圣地。翻开历史典籍,查阅传说故事,龙门确实为人与佛之间架设了超越时空的对话之桥。
著名作家二月河前段时间在洛阳时,曾提出应为龙门石窟佛像开光,让龙门不仅是欣赏石窟艺术的宝库,更应该成为佛教信众膜拜的圣地。翻开历史典籍,查阅传说故事,龙门确实为人与佛之间架设了超越时空的对话之桥。
北魏王朝,举国崇佛,龙门石窟第一声斧凿声就是这时响起的。举全国之力雕刻的宾阳中洞,主佛清秀端丽,气势庄严。刻师在洞前壁,窟门两侧雕刻了“布施济众”“舍身饲虎”等佛教故事,千百年来不知感化了多少世人。
龙门石窟因佛而生,中国最美的石雕大佛在这里屹立千年。卢舍那洞察一切的禅意微笑蕴含着一种无以言表的超然佛性,她的雍容大气凝聚着盛唐气度,她的静默平和沉淀着东方力量,古往今来,多少人站在她的面前,刹那间体会到了佛陀所教诲的慈悲情怀。难怪有人说,是卢舍那打动了世界文化遗产评委们的心。
大诗人白居易把自己葬在这里,也为佛义中的博大之爱添上了令人千古传颂的一个注脚。龙门南伊河上有一段被称作“八节滩”“九峭石”的险滩,船只经过这里,经常触礁遇险。隐居香山寺的白居易,耳闻目睹“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夜”的情景,73岁高龄的他为了“拔苦施乐”于百姓,倾注资财,并借助香山寺僧众的号召力,“贫者出力,仁者施财”,开通险滩,从此“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
药方洞,因刻有140多个药方而闻名,也将佛的慈悲永刻人间。公元650年,为把千辛万苦搜集来的民间药方永久流传下去,寺院僧人背起行囊、工具来到这里凿洞、刻壁,一连数月不曾下山,终于将140多个药方完完整整地刻好,从此,许多无钱看病就医的贫苦百姓纷纷来此寻觅药方,药方洞闻名天下,也把佛家普度众生之愿撒播开来。
龙门佛缘中,人与佛的对话耐人寻味。自北魏始,上至皇族、下至百姓多喜在龙门发愿造龛。中晚唐时期有一个叫卢征的官员,在龙门东山凿龛造像,其所造观音造像应该是龙门最晚的一尊唐代造像。造像题记详细记述了这样一段缘起:卢征一生两次被贬,第一次被贬时,夜过龙门发愿造像,平安归来后却未履约。后再被贬,经过龙门,遇一白衣人大声唱“去时花开,来时果熟”,当时未解其意。全家到了南方瘴疫之地,很多北方流人死亡,而卢征全家平安归来,忆起白衣人偈语,顿悟流放之时正是春天鲜花盛开之际,平安归来恰逢瓜果飘香之时,正是菩萨在冥冥之中的佑护,遂还愿造像。
历史上,龙门周围寺庙众多,高僧迭出,许多石窟也是因寺留名,如奉先寺、潜溪寺等。龙门东山香山寺是韩国唯识宗祖庭之一。玄奘的高足新罗人圆测被尊为“海东瑜伽之祖”,圆寂后起塔于香山寺。龙门西山广化寺,唐密祖庭之一,“开元三大士”之一善无畏圆寂后,真身供奉于此,历代洛阳僧众都以能葬于广化寺、与善无畏大师做伴为荣。龙门魏湾村地震检测台附近曾有奉先寺、亦是唐密祖庭之一,唐“开元三大士”另一人金刚智圆寂后葬于此。与其对望的,还有禅宗北宗神秀大师弟子义福的舍利塔。龙门西山曾有宝应寺,埋葬着著名的禅宗南宗七祖神会大师。
每天,朝阳升起,照耀着卢舍那永恒慈悲的微笑;残阳西下,不舍地眷恋着西山寺院的钟声。千余年历史沧桑留迹在东西两山数千个洞窟里,让龙门的佛缘成为永恒。(杨会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