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义务从事鸟类观察、鸟类栖息地调查、爱鸟知识宣传等活动,不避艰险,乐此不疲……我市有一群与鸟为伴的人,组成了爱鸟护鸟志愿者组织。
河南野鸟会发端于洛
今年春暖花开时,在洛浦公园,一张张栩栩如生的鸟类照片在林中展出,林中顿时“鸟语花香”,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一些人以网名互称,热情地向来往的市民发放爱鸟护鸟知识手册,讲述与鸟有关的故事……这就是我市爱鸟护鸟志愿者开展活动的一个场景。
河南野鸟会会长马朝红介绍,作为爱鸟护鸟最常见的活动之一,观鸟很早以前就在西方国家出现,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从2002年开始,孟津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成了吸引全国鸟友观鸟的热门之地,这引起了当时在该保护区孟津管理局工作的马朝红的注意,她成了观鸟队伍中的一员。
不久,马朝红和其他四五个洛阳鸟友一起,组成了我市最早的爱鸟护鸟志愿者队伍。他们不仅在我市活动,还经常前往省内其他地方观鸟,所到之处总能吸引新成员加入。渐渐地,观鸟队伍越来越大,影响力也在增强。2007年,鸟友们共同成立了河南野鸟会,爱鸟护鸟活动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目前,河南野鸟会共有近200名鸟友,我市鸟友有50名左右。
护鸟队伍还服务国家环境监测
杜卿是河南野鸟会最早的成员之一。他介绍,为了让爱鸟护鸟更有成效,鸟友们通过实地走访全省鸟类栖息地,调查湿地环境状况、鸟类资源数量等,用真实的数据,逐渐与国家环保部门、香港观鸟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等部门和机构建立起联系,并连续4年承担了环境保护部有关河南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工作。
在这项调查工作中,我市共设置了2个监测点,一个是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另一个是位于洛宁县的神灵寨国家森林公园。在监测中,鸟友们发现,出现了南方鸟种“北扩”、西部鸟种“东扩”的情况。例如,今年在神灵寨发现了本应在浙江、江苏一带活动的小燕尾的踪迹。这些发现对我国气候及生物习性变化的研究都有帮助。
呼吁保护鸟类生存环境
我市一爱鸟人士坦言,在近年的调查中他们发现,湿地资源减少、河道采砂等问题严重威胁了鸟类的生存环境。
2008年,嵩县一名爱鸟人士在当地发现了具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一度令河南野鸟会的鸟友们欣喜不已。“中华秋沙鸭对水质的要求特别高,若水质稍微浑浊就会另寻家园。”该人士说,然而,后来因修建高速公路就近取沙,水质下降,导致连续3年秋沙鸭不再光顾此地。不过令人欣慰的是,高速公路建成后,水质逐渐恢复,今年该地又发现了10多只中华秋沙鸭的身影。
据了解,虽然爱鸟护鸟共识渐扩,但这项志愿活动仍处于“冷门”状态,导致举办爱鸟护鸟活动次数、规模、影响力有限。爱鸟人士希望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城市开发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鸟类的影响。以厦门为例,黄喉蜂虎是当地的一个标志性的鸟种,当地政府在开发一处土崖前,从爱鸟人士那里得知此处土崖为黄喉蜂虎的栖息地,遂改变开发计划。土崖被确定为保护区,每年吸引不少市民、游客观赏。(记者 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