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为十三朝古都,帝王将相在此纷纷亮相,京城的辉煌遮蔽了洛阳县的称谓,使其县名不彰。与位高权重的帝王将相相比,洛阳县县令大多默默无闻。洛阳县之外的新安县、永宁县(今洛宁县)等县县令同样鲜为人知。在这里,《洛阳晚报》记者为您讲述洛阳及诸县县令的吏治故事。
唐朝宗室李涛,在后晋时期出任洛阳令。李涛一生历经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六朝,一心为国,至死不渝。从后梁开始,李涛堪称政坛不倒翁,他的从政故事,能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唐朝宗室
李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宗室。据《宋史》记载,李涛的祖父李镇,曾任临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令。
公元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国号梁,建都开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朱温篡唐之际,战乱频仍,李涛的父亲李元因李唐宗室身份,为避免遭到朱温的毒手,便带着李涛前往湖南避难,依附南楚开国君主马殷。
在南楚,李涛首次出仕,被马殷任命为衡阳令。当时,李涛的堂兄李郁在后梁担任阁门使(执掌礼仪的使职官)。他上奏朱温,说起李元、李涛父子“漂泊”湖南的状况。朱温下诏,要求马殷将他们送回京师洛阳(公元909年,后梁迁都洛阳),任命李涛为河阳(今河南孟州南,洛阳吉利一带)令。从此,李涛与洛阳结缘。
公元923年,李存勖(xù)灭后梁,统一北方,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帝,国号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在后唐天成(唐明宗李亶年号)初年,已为官多年的李涛参加了“公务员考试”(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有了进士身份的李涛仕途更加顺利,他一路升迁,从晋州(今属河北石家庄)从事升任监察御史,后升任右补阙(官名,职司规谏)。
敢于建言
后唐末帝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十一月,石敬瑭和契丹联军攻入洛阳,灭后唐。耶律德光立石敬瑭为帝,国号晋,史称后晋,改元天福。石敬瑭,即后晋高祖。
经历了朱温篡唐、后唐灭后梁的李涛,再次目睹后晋灭后唐的政治变革。后晋建立后,石敬瑭任命李涛为考功员外郎(负责考课官吏)、史馆修撰。
天福初年,后晋发生张从宾之乱,后唐齐王张全义之子张继祚(zuò)是张从宾的同伙。石敬瑭派兵剿灭二张叛乱之后,不仅将张从宾当众斩首,还准备将张继祚全家杀光。李涛紧急上疏称:“张全义有再造洛邑之功,乞免其族。”石敬瑭接受了这一建议,仅将张继祚处死,使其妻儿免于一死。
张全义于洛阳有功,而且功劳极大。唐末战乱,洛阳遭到严重破坏。张全义出任河南尹后,精心治理洛阳。
张全义初到时,洛阳“白骨蔽地,荆棘弥望,居民不满百户”。张全义手下仅有百余名将士,负责守卫洛阳城。洛阳周边,竟找不到耕地的农民。张全义从他的部下中选出18个人为屯将,每人领一面旗、一张榜,到周围18县的残存村落树旗张榜,招抚流散逃亡的民众,劝耕农桑,恢复生产。张全义为政宽简,除杀人者要偿命外,其余都从轻处罚。张全义的善政给洛阳带来了生机,“数年之后,都城坊曲,渐复旧制。诸县户口,率皆归复,桑麻蔚然,野无旷土”。
直到后晋时期,洛阳一带的官民都铭记着张全义的德政。
出任洛阳令
后晋彰义节度使(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张彦泽性情暴躁,为政暴虐,不仅杀害书记官张式,还霸占了张式的妻子。张式的家人到朝廷鸣冤,石敬瑭认为张彦泽有军功,没有治他的罪。
李涛对张彦泽的行为看不顺眼,他面见石敬瑭,厉声进谏:“张彦泽残酷无道,陛下应将其严惩,否则天下人都会寒心。”
石敬瑭听了大怒:“朕说了不追究张彦泽的责任,你没有听到吗?还敢多言!”
李涛毫不示弱,朗声道:“陛下立国不久,应该以德治天下,像张彦泽这样的无德之人,不应该留在陛下身边。”
石敬瑭无奈,只得改变主意,下令罢免张彦泽的官职,同时封赏张式的家人为官。
公元942年,石敬瑭驾崩,石重贵继位,李涛因没有到场而被停职。不久,他出任洛阳令。后晋建立时,定都洛阳,后迁都开封,以洛阳为西京。李涛出任洛阳令,可以看出石重贵对其的重用。
公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已投降契丹的张彦泽带领骑兵攻进开封,恣意杀人。时人都为李涛的安危担忧,劝李涛离开开封避祸。李涛却“自投罗网”,到张彦泽的营帐里与其见面。
张彦泽见到李涛,很吃惊,他问:“你现在见我,害怕吗?”李涛没有回答,反问张彦泽:“我今天的害怕,正如你当日被先皇(石敬瑭)严惩时的害怕一样。如果先皇听从我的意见,怎么会有今天的局面呢?”张彦泽听完,愣了一会儿,然后大笑起来,命人准备酒菜,款待李涛。李涛与张彦泽对坐,神情自若。
位高权重
后晋之后的历史,如同过山车,先是后汉取代后晋,继是后周取代后汉,再是北宋取代后周。李涛的仕途一直“吉星高照”,他被后汉高祖刘知远任命为翰林学士,后任宰相。
后汉隐帝刘承祐继位,杨邠(bīn)、郭威共掌机密,史弘肇手握兵权,他们与武德使李邺等内外争权,“互作威福”。李涛上疏请派杨邠等外出镇守,以清朝政。隐帝犹豫不决,求教于其母李太后,李太后则直接将李涛的意见告诉了杨邠等人。李涛被杨邠排挤,被罢免相职而归。此后不久,郭威率兵谋反,推翻后汉,建立后周,李太后后悔不已,落泪道:“当初不听李涛的进言,致使国家灭亡。”
后周初年,郭威任命李涛为太子宾客,历任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周世宗柴荣去世后,李涛担任山陵(指皇帝的陵墓)副使,后被封为莒国公。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李涛依然得享高位,宋朝初年,李涛出任兵部尚书。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涛患病,仍然心系国家。
当时有军校尹勋主持浚通五丈河,陈留(今开封陈留)丁壮趁夜逃散。尹勋擅斩队长陈琲(bèi)等十人、杖丁夫七十人等一百下,并割下他们的左耳以示惩罚。李涛得知此事,不顾身患重病,起草奏章,请求皇帝斩尹勋以向百姓交代。
李涛的家人劝他:“您身体不好,朝廷的事暂时放一放,先养好身体再说吧!”李涛听了很生气:“人都有一死,我身为兵部尚书,怎能坐视军校无故杀人而不上奏朝廷呢?”宋太祖赵匡胤看到奏章,非常感动,下令对带病工作的李涛进行嘉奖,还命人削夺尹勋的官爵,将他发配许州(今河南许昌)。不久后,李涛病逝。
李涛的一生,不幸亲历唐朝的灭亡,却有幸目睹由唐到宋的朝代更迭,他为人正直,一心为国,这些或许是其乱世为官且官运亨通的原因所在。(洛阳晚报记者 余子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