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劭(shào),1906年生于洛宁县一农民家庭,先入河南大学,后留学英美,获得药物化学、医学治疗和生物化学三顶博士桂冠,被誉为“三冕博士”。
|
张劭 (资料图片) |
|
编者按 张劭(shào),1906年生于洛宁县一农民家庭,先入河南大学,后留学英美,获得药物化学、医学治疗和生物化学三顶博士桂冠,被誉为“三冕博士”。
他因参与青霉素的研制并做出重大贡献,获英国皇家医学会终身会员资格。1940年回国,新中国成立后他被错判入狱,后被遣返洛宁老家务农,埋没28年之久。在艰苦条件下,张劭仍不忘医学研究,试制出植物生长激素三十烷醇和抗衰老药物“玉金方”,轰动全国科学、医学界。1987年,张劭在洛阳研制抗癌特效药时积劳成疾,抱憾而逝。
洛宁县的曲少波先生是张劭事迹的发掘者、记录者,曾与张劭结下深厚友谊,其出版的《曲少波文集》详细记述了张劭先生的生平。
1944年,张劭因为新四军提供一大批青霉素,被日军逮捕。新中国成立初期,张劭拒绝英国人的威逼利诱,毅然选择留在祖国。
1 参与研制青霉素,饮誉西洋
1906年,张劭生于河南省永宁县聂坟凹村吕家坡(今天的洛宁县东宋镇聂坟村),父母都是农民,其曾祖父曾在陕西西安开过染坊,挣得一份殷实的家业。
张劭原名张基绍,3岁丧母,被姑妈收养。当时,张劭的姑父李文成一家住在洛阳的周公庙附近,是国民政府南阳专署的专员。
李文成虽同意妻子抱养娘家侄子为子,却不许家人张扬,仍让张劭姓张。为标榜自己德高品劭,李文成为养子改名“张劭”。
张劭自幼聪慧,加之姑妈家经济条件优越,使其得以专于学业。1929年,张劭考入国立开封中山大学(今天的河南大学)医学专业。1933年,张劭毕业后到上海一家英国人开办的天主教会医院当医生。很快,聪敏好学的他被医院保送到英国雷斯德医学研究院深造,获得药物化学和医学治疗双博士学位,并成为雷斯德医学研究院教授。
1937年,张劭应邀任美国圣约翰霍普金氏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两年后又获得该院的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因头顶三个博士头衔,大家称张劭“三冕博士”。1940年,34岁的张劭受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邀请,到该校任教,并被任命为英国最高级别的教授。
1940年,全球医学领域正进行一场革命,青霉素的发明研究工作荟萃了全世界的医学、药学界精英。此时已享誉西洋的张劭,成了青霉素研制工作的中坚力量,为人类第一代抗生素盘尼西林(青霉素)的研制做出重大贡献。因此,张劭被授予英国皇家医学会终身会员资格,成为早期太平洋地区医学学会仅有的4名华人会员之一。
2 上海医药大亨,曾提供青霉素给新四军
1940年,英国雷斯德医学研究院准备在中国筹建远东分院。此时,中国抗日战争已经爆发,看到祖国正在遭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张劭决定舍弃英国优越的生活和社会地位,主动要求回国负责远东分院的筹建工作。
当年冬天,张劭远涉重洋回到上海,建成英国雷斯德医学研究院远东分院和附属的上海生物化学制药厂,并任分院院长和制药厂厂长。
20世纪40年代,该制药厂可向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药物,张劭成了上海滩医药界的大亨。在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驱使下,张劭曾多次为我党地下党提供药品,因而被捕入狱。
1944年,张劭为新四军在上海的地下交通员提供了一大批盘尼西林,被日本宪兵队抓捕。因张劭的身份是英国在华药厂负责人,在英方调停下,日本人才将他释放。在解放战争期间,张劭受中国共产党北方地下党委托,提供了一批急用药,被国民党政府发现并抓到南京问罪。又是英方知会蒋介石力保,张劭才免于牢狱之灾。
据说,正是他那个“英国皇家医学会终身会员”的金字招牌,成了蒋介石手中一块滚烫的山芋,捏不得,扔不得,也啃不得。
3 英国人以幼子相逼,他却毅然选择祖国
在上海,张劭认识了他的爱人刘美葆。刘美葆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接受过大学钢琴演奏艺术教育的女性之一。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英国雷斯德医学研究院要将远东分院从上海迁往香港,要求张劭作为分院院长随迁入港,但遭到他毅然拒绝。他要继续留在上海,为新中国的医药研究工作奉献微薄之力。
1950年冬,远东分院开始搬迁,张劭带着爱人刘美葆到机场为同事送行。令人想不到的是,英国人为让张劭一同迁往香港,竟然提前买通了刘美英,也就是刘美葆的妹妹,上海滩的交际花。
在英国人指使下,刘美英将张劭当时唯一的儿子,尚在襁褓中仅有9个月大的张慧龙抱上飞机,想借此威逼张劭夫妇登机赴港。
彼时彼刻,张劭万分矛盾,要想得到儿子就必须去香港;不上飞机,就要和儿子诀别。容不得过多思索,爱国之心战胜了舐犊之情,张劭忍受内心剧痛做出留下来的决定。
自那以后,直至1987年张劭去世,他再也没有见过儿子一面。而他的爱人刘美葆也因此气得昏死在机场,虽被及时抢救脱险,却自此疾病缠身。
张劭选择了祖国,一心想在医学上为国效力,但命运总爱捉弄人。28年间,张劭都经历了哪些人间悲喜?在艰苦条件下,他又是如何坚持医学研究的?敬请读者继续关注《“三冕博士”张劭(下)》。(记者 牛鹏远 实习生 李新露)
(感谢曲少波和易剑波两位先生为本篇报道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