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京漂生活
嵇康(公元223年前后-公元263年前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正始七年(公元246年),嵇康接受阮籍的邀请来到洛阳,开始了京漂生活。
那个时候,统治阶级在选拔官员时,讲究“身、言、书、判”四才,首先取其体貌丰伟,因此,魏晋历史上的美男俯拾皆是,如孔融、何晏、潘岳、卫玠等。
嵇康“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与那些脂粉敷面的人相比,显得特立独行。因此,当有人在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面前,夸赞嵇康之子“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时,王戎就笑了,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因此,嵇康在洛阳街头一出现,顿时惊艳全城。
嵇康才识动京城
嵇康在洛阳一举成名,除了“龙章凤姿”,还在于他渊博的才识。
当时的洛阳名士有两种:一是一心想着儒家,就像阮籍,但已经过时;另一种就是何晏、夏侯玄那些浮华公子,提不起人们的兴趣。这样,老的已经过时,新的又不成器,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嵇康来到洛阳,给京城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于是,“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嵇康,尤为士人称道。
诗文最为鲁迅爱
嵇康和阮籍堪称正始文学的璀璨双璧,而嵇康创作的动人篇章,不仅以卓荦的才情彪炳当世,更以高尚的人格辉耀千秋。嵇康的诗文不仅风靡魏晋,而且影响至今,鲁迅就是嵇康的铁杆粉丝。鲁迅对嵇康卓越的才华、高洁的品格由衷地敬仰,并从心灵上产生共鸣。
自1913年至1936年去世,鲁迅校勘《嵇康集》十多次,乐此不疲。这一工作,几乎贯穿了他文学写作生涯的全部时间。鲁迅一生,对前代作家诗文耗费如此心血,千方百计为之搜求、核定的,嵇康是唯一的一个。(刘彦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