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是汉献帝建安时代一批卓有成就的文学家。“七子”之中,孔融年龄较长,声名最著,因此曹丕推举他为“七子”之首。
孔融少有辩才 李玉明 绘
“建安七子”是汉献帝建安时代一批卓有成就的文学家。“七子”之中,孔融年龄较长,声名最著,因此曹丕推举他为“七子”之首。孔融少年时代就名满天下,但他骨鲠的性格既成就了他的功名事业,也为他引来了杀身之祸。
1、少年早慧名满天下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家学渊源。而孔融仗义救张俭、巧妙脱罪的事,使得少年时代的他就名满天下。
谭嗣同的诗句“望门投止思张俭”中的张俭,因开罪大宦官侯览被陷害追杀。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当时张俭认为孔融年轻,并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处境。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此事被人告发,兄弟二人被逮捕入狱后,争着揽罪,弄得官吏不知如何决断,只好询问他们的母亲。母亲更绝,说:“作为母亲,家中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我的责任。如果要定罪,只能定我的罪!”官府无法决断,最后把兄长孔褒抓去从轻处理了一下了事。
少年成名成就了孔融,无形中也养成了他眼高于顶、凡事皆不苟且的性格,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性情骨鲠不知妥协
据《后汉书·孔融传》载,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孔宙到洛阳,当时洛阳最高行政长官河南尹是李元礼。李元礼是文坛领袖,而且在他任司隶校尉时,惩处了许多贪官污吏,被太学生称赞为“天下模楷李元礼”。孔融对他也极为仰慕,想借此行拜见他。
一天,孔融来到李元礼府门前,想求见他。门卫见他年少,以为是胡闹的顽童,不肯通报。孔融有条不紊地说:“我是李大人的亲戚,很亲密的通家子弟,请大叔通秉。”门卫一听说他是大人的亲戚,又是通家子弟,自然不敢怠慢,就引他见了李元礼。
李元礼一看,就问孔融是哪一门的通家子弟?孔融施礼后侃侃而谈:“咱们确实有通家之好。您看,我叫孔融字文举,祖上是孔夫子孔圣人;而大人您姓李,一定是老子李耳的子孙吧。您的祖先不就是我的祖先的老师嘛!这么一来,我们可不是通家之好?”李元礼听后不禁哈哈大笑,对这个十来岁的少年刮目相看。
恰在此时,平时性情高傲、目中无人的陈韪(wěi)也来拜访李元礼,旁边的人给他说了这孩子的言行。陈韪不以为然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随口回道:“照这么说来,大人您小时候一定是个神童吧?”这种绵里藏针的回击,让陈韪瞠目结舌,半天说不出话来。
3、开罪曹操引祸上身
孔融过人的聪慧和骨鲠的性格成就了他的功名事业,但也为他引来了杀身之祸。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所有人对他毕恭毕敬,只有孔融总是出言不逊甚至语带讥讽,这让曹操十分反感。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冀州邺城被曹操攻破,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甄夫人(即后来做了曹丕皇后的甄氏)被虏。甄氏貌若天仙,据说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见到她的第一眼都惊为天人,内心躁动不已。但曹丕捷足先登占为己有,曹操无奈,只好把甄氏赏给了曹丕。
孔融知道此事后,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过去周武王讨平商纣,就把纣王的妃子妲己赏赐给了弟弟周公。”曹操问他这句话的出处,他一本正经地说:“没有出处,但是以今度之,想当然耳。”以曹操的秉性,心情可想而知。
如果这件事因涉及隐私,曹操不好意思发飙,但另一件事使曹操的愤怒无法按捺。
曹军不断壮大,为了更好地筹集军粮,曹操决定管制米谷,颁发禁酒令。众人都拍手叫好,只有孔融不以为然,又给曹操写信:“酒是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活力和情趣的东西!本朝高祖如果不是喝醉酒斩蛇起义,就不会有大汉;景帝如果不是醉酒宠幸了唐姬,就不会生下一代英主武帝。所以,酒绝对不能禁!”
对此,曹操复信说:“酒自古以来就是亡国之物。”孔融又写信反驳:“由于酒而亡国的事例甚多,但是如果因此禁酒,亡国之物就不仅是酒了。”
曹操忍无可忍,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杀了孔融,那年孔融56岁。
也许孔融临终前有所醒悟了吧,因为他临终前写了《临终诗》: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靡辞无忠诚,花繁竟不实。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李少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