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日报昨日头版头题推出的《洛阳工业经济之问》,引发我市社会各界热议。接受采访的各界人士纷纷表示,文中十八问,每个问题都切中肯綮,足以振聋发聩。他们结合自身工作,给出了看法和建议。
洛阳日报昨日头版头题推出的《洛阳工业经济之问》,引发我市社会各界热议。接受采访的各界人士纷纷表示,文中十八问,每个问题都切中肯綮,足以振聋发聩。他们结合自身工作,给出了看法和建议。
职能委局
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谈及看了《洛阳工业经济之问》之后的感受,许多职能委局的负责人这样表示。
对于国企改革,市国资委主任符同欣说,将以市场化为方向,认真研究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政策措施,根据放宽市场准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要求,推动企业在改制上市、兼并重组、项目投资等方面,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根据企业产权结构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谈及工业转型升级,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娄卷明表示,将加大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推动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等;以工业和信息化50个示范项目为重点,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带动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同时,依托全市18个电子信息专业园区,推动信息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洛阳软件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洛阳动漫渲染平台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信息企业集聚发展;加快制造业企业信息中心剥离,引导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加快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步伐。
谈及开放招商,市发改委主任李跃民认为,应筛选谋划出一批项目,组织有关专家、企业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市场研究和科学论证,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市商务局局长曾丹梅认为,下一步的招商工作将突出招大引强,紧盯国内外500强企业、行业100强企业,深入研究其战略布局和调整趋向,制订个性化的招商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拜访和项目对接,促进一批重大在谈项目取得有效进展。
专家学者
找准症结才能奋起直追
多位专家、学者接受采访时表示,只有认真分析问题的成因,解决相关矛盾,洛阳经济方能奋起直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溢海说,目前,我市部分产业集聚区确实存在企业之间关联度不高、协作不紧密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加强集聚区内部的战略合作,使得原料在集聚区内部就可以得到精深加工,增强集聚区总体实力;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要做好前期规划,通过与集聚区内相关企业抱团发展,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刘玉来说,开放招商,洛阳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如何确立洛阳在招商竞争中的比较优势,考验着各方。对此,政府部门要加快速度、提高效率,采取各种措施加快项目建设,服务速度要让企业感到方便快捷,服务质量要让企业感到无可挑剔。另外,对一些本地有可能大规模发展的招商项目,要有针对性地展开前期接触和合作,即便暂时不能前来投资,也要加强联系,以便机会出现时迅速出击、拔得头筹。
洛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席升阳说,洛阳部分大型工矿企业缺乏对本行业内的技术预测,虽然曾取得领先地位,但研发缺乏前瞻性,导致逐渐落后于外地企业。另外,我市相当一部分民企对大型国企的依赖性很强,要实现突破,必须结合洛阳整体的城市发展定位灵活调整方向,避免一旦大型国企经营出现下滑后随之萧条。对于洛阳来说,所有的企业都应该结合洛阳的城市发展定位做好长期规划,使得研发、管理、决策更具前瞻性,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洛阳企业
在应对挑战中寻求新突破
《洛阳工业经济之问》也引起了洛阳企业界的思索。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周瑞华说,随着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加剧,装备制造业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产业格局调整、产业形态转换的战略转型期。
“企业面对困难和问题不能靠消极、被动、应付去解决,而是要以敏锐的眼光、开阔的视野、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创新的思维去化解。”周瑞华认为,在应对挑战中寻求新突破、培育新优势、实现新跨越,才是破解困境之路,也是科学发展之路。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第三装配厂厂长薛文璞则表示,面对当前国外一线品牌依靠强大的研发、营销能力不断高调抢滩中国市场的境况,农机企业不仅要紧跟政策,更需要贴近市场。
“市场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正面临着历史的更新期!”薛文璞说,面对“群狼”的“你追我赶”,一刻也不能徘徊、犹豫、停步,只有不断强大自己,提升产品品质,建立推动国际化经营工作快速提升新机制,有效调动营销、研发、制造、采购、服务等人员的积极性,才能保持技术的国内领先地位。
“老工业基地要突围发展,不仅应转化机制、体制,更要转化思想,掀起‘头脑风暴’。”昨日,阿特斯光伏电力(洛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军,在本报刊登《洛阳工业经济之问》文章的版面上,写上这样的心得。在他看来,老工业基地要实现转型,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有充足的活力和竞争力。
“靠政策、靠扶持不能成就真正的企业。”朱军说,不管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处理好战略规划和技术之间的关系,确定市场、规划产品,再跟进相关技术,引导管理转型。成长中的工业企业,尤其是民营工业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也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按照地区、产品等来设置,有意识、有规划地培养高级管理人员,以解决企业快速发展中高级人才短缺的问题。
广大市民
期盼洛阳工业重振雄风
接受采访时,洛阳理工学院教师王静刚刚看过《洛阳工业经济之问》。
“我住在涧西,家里有人在一家国企工作,曾经辉煌过的这家企业如今在走下坡路。”谈及这家国有企业,王静说,这家企业的产品应该不错,但销路不行,这些年订单一直在减少。
王静认为,问题在于这家企业没有将自己的发展与信息化结合好,“他们让业务员跑到全国各地推销产品,却忽视了成本最低、效果一点不比上门推销差的电子商务渠道”。
作为我市一家民营工业企业的员工,赵秦对自己所在的企业还比较满意:“效益比较好,工资也不低。”但他也有忧虑:“总感觉企业的前途不会多好,因为企业做的是简单的机械零件加工,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其实,我们厂也想自己研发产品,但很难聘请到高水平的科研人员。”赵秦说,创新驱动发展,是许多中小企业的渴盼。
曾在一家民营企业工作过的老吴,称自己对洛阳的发展环境感受很深,因为跟老板是朋友,他当初工作的那家企业初创时,各种手续都是他去办理的,“媒体上说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玻璃门’‘弹簧门’,那时都遇到过,有一次还差点跟人吵起来”。
老吴坦言,这两年与以往相比,洛阳的投资环境确实好了许多,职能部门的服务也好了许多,但仍不到位。老吴认为,振兴洛阳工业经济,优化政务环境必不可少。
采访中,无论是王静、赵秦、老吴,还是其他市民,都表达了对洛阳工业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期盼:洛阳工业早日重振雄风,更好地支撑洛阳发展!
(记者 王文斌 武怡晗 陈旭照 见习记者 苏楠 通讯员 王亚杰 王校培 陶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