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帝都,数字解读: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1500多年建都史;洛阳太学,数字解读:东汉开建,用工徒112000人,建校舍240间,在校生最多时达30000人,存坛立教500余年……
晋武帝画像 (资料图片)
千年帝都,数字解读: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1500多年建都史;洛阳太学,数字解读:东汉开建,用工徒112000人,建校舍240间,在校生最多时达30000人,存坛立教500余年……
西晋时期,太学式微,但高峰时仍有太学生10000人,晋武帝在太学立辟雍碑,高3.22米,宽1.1米,厚0.3米,记其与太子亲临太学视察之事,同时刻下行政学官、太学师生等400余人籍贯姓名。北魏时期,太学谢幕,渐渐成为余晖......
西晋是“拼爹”的时代,晋武帝曾搞过“太学生大换血”
西晋政权于公元265年建立,是从曹魏手中硬生生夺过来的。
西晋开国君主晋武帝司马炎,曾在4年中3次巡视洛阳太学。
如果说曹魏太学是六月雪,处境艰难的话,那么西晋太学就是五更寒,更加艰难了。西晋太学的最大特点,是让大批学生卷铺盖滚蛋。从表面上看,辞退太学生是因为他们考试不及格,但深层次原因却是门阀制度作祟——被辞退的太学生大多是平民子弟。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晋武帝上台执政的时候,洛阳太学生还有7000人(一说3000人),为了让贵族子弟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从太学里抽出部分师资,另起炉灶建立“国子学”,“国子学”说白了就是贵族子弟学校。
再说得明白点儿,西晋就是“拼爹”的时代,豪门士族就是龙就是凤,他们的子弟都会有前途,西晋确立了“九品中正选举制”,豪门子弟可以当官,贫民子弟绝无机会,由此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可悲局面。
泰始八年(公元272年),晋武帝的目光转向了太学,他要对太学生进行一次统考,凡能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留下继续读书,不能过关者遣返原籍。当时在校太学生有7000多人,第一场考试下来,就有许多人不及格,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太学生,干脆不参加考试了,悄悄离开京师洛阳。
晋武帝此举,颇有点“剔苗”“换秧”的嫌疑。因为大批太学生卷铺盖走人了,教室内就空出了一部分座位,学生宿舍里也腾出来一些铺位,晋武帝于是下令:凡大臣子弟符合接受高等教育条件者,送至洛阳太学读书,以尽快补齐短缺之生源。一番整合之后,太学只剩下3000名学生。一直到咸宁四年(公元278年),才渐增至10000人。
今天看来,晋武帝实际上搞的是“太学生大换血”,淘汰了大批平民太学生,新进来大量的贵族子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