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成立于1997年。多年来,始终坚持防汛抗旱工作为中心,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方针,牢固树立抗大汛、防大灾、救大险的思想,按照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全新管理模式,创造性抓好灾害防控防汛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一、灾害防治的根本在于体系机制,建立完备的灾害防治应急体系放在了防办工作的首位。
防汛责任制体系 防汛抗旱工作严格执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了以“五级责任”和“基层六包”为主要内容的防汛责任体系。通过检查抽查等方式真正把市包县、县包乡(镇)、乡(镇)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包人的五级责任制落到实处,做到防汛安全教育宣传到位、预警信息传递及时、危险部位监控到位、应急转移组织得力、临时救助有力有效、灾情上报客观及时,确保防汛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确保责任制落到实处,防汛办分成三个检查组,走村访户,串乡走镇,问乡(镇)领导承包的哪些村,询问村民承包人是谁,“六包”是什么内容,并向群众宣传山洪防御知识,全市几千个乡、村,时间紧,任务量大,检查组加班加点,甚至中午饭都顾不上吃,并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把全市的“六包”责任制体系建立情况检查完。
监测预警体系 为应对全市紧急汛情,市防汛办始终把科学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环节,按照“因地制宜、土洋结合、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的思路,坚持“横向到边”的原则,防御工作实现了从被动应付向主动应对转变,建立了全覆盖的科学防控体系。市防汛办对全市山洪灾害威胁区、重要设施、监测预警设施进行了全面普查,走进山沟,询问农民,了解历年来的洪水情况,掌握洪水的流动走向,确定安全区域,通过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确定了各县警戒雨量、危险雨量的预警指标值。为了加强山洪威胁区的监测能力。他们做了大量的普查,走访了当地的群众,在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安装了自动雨量站223个、简易雨量站1381个、自动水位站13个、简易水位站716个,并发放手摇警报器3186个、安装预警广播1040套,2011年全市共经历8次较大降雨过程,特别是9月3日8时至9月19日8时的2次降雨,时间短,强度大,全市平均降雨量322.7毫米,点最大降雨量为洛宁县铁炉坪547.0毫米,致使我市伊洛河出现了较大洪水;但由于预报准确,监测到位,预警及时,组织周密,防御得力,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这些监测平台,在汛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早采取应对措施,防汛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同时在汛期及时以短信形式给有关市领导发送雨水情信息,使领导及时掌握汛情,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确保了灾害预警信息的及时有效传递。
保障体系 几年来,市防汛办落实以驻军和民兵为主的抢险队伍,共落实骨干抢险人员20100人,防汛预备队伍4550人。并协调各有关部门成立防汛物资组、通讯组、车辆调度组、水文气象组、技术组,保证出现汛情时,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负责。防汛物资储备采取自储和代储相结合的原则,按规定的物资品种、数量,进行定点储备。落实了抢险物资铅丝100吨、编织袋11万条、木材100立方、汽油、柴油100吨、铁锨4000把。
在市防汛应急总预案的基础上,制定重要河流、水库、山洪灾害等13类防汛抢险以及人员转移、群众安置、物资供应、安全保卫等专项预案,为了保证预案的可操作性,共举行了市、县、乡、村、组、企业等不同形式演练,截止目前,共实施演练1600余次,确保了险情出现,能够快速反应、有效应对,全市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二、灾害防治的重点在于措施落实,一线督查成了防办的日常工作和重要抓手
科学部署 汛前检查是做好防汛工作的重要保障,市防汛办坚持早布置、早安排,每年年初及时下发《关于做好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积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所辖所有防洪工程进行拉网式检查,对查出的问题登记造册,落实处理措施和具体责任人。及时下发《洛阳市重点防洪工程防汛责任制的通知》、《市级领导防汛抗旱责任分工及市级领导防汛抗旱工作职责》、《洛阳市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的通知》文件,明确了防汛责任和防洪标准。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落实到位。形成了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防汛责任网络。
一线督察 防汛督察、检查常态化,市防汛办共成立了暗访组、督察组、检查组共30个组,对各县(市、区)的防汛工作进行督查,采取现场暗访和电话抽查不定时的形式,对全市水库围绕防汛值班值守、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成果运行以及全市的142座小型水库责任制、通信预警、应急预案落实、水库运行状况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做到了督察工作贯穿整个汛期。
整改问责 汛期市防汛办不定期进行值班抽查,并结合督察、暗访检查出来的问题,限期整改,对抽查中存在的小型水库包库行政领导和管理负责人互不知晓、电话无法联络、关机、停机以及值班人员和带班领导不在岗等现象进行严肃处理,责成有关县(市、区)对67人按照管理权限进行了处理,其中对屡次违反防汛值班纪律的2名同志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在媒体上通报,严肃了防汛纪律,确保了各级责任人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三、灾害防治的关键在于降低损失,科学防控为防办有效降低灾害损失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人为本,科学救灾 2011年9月伊始,我市及伊洛河全流域遭遇持续强降雨,仅9月份全市平均降雨量就达到322.7毫米,大范围的持续降雨以及伊河、洛河长时间高水位、大流量行洪,致使我市遭遇了较为严重的秋汛,暴雨洪水发生后,市防指积极快速应对,紧急周密安排部署,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紧急安排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工作。9月12日上游水库开始泄洪后,偃师夹河滩地区伊洛河洪水猛涨,情况十分危急,市防办第一时间将水情信息汇报给局领导和值班领导,并及时将水情信息传真到各有关县(市、区),使各县(市、区)及时掌握水情信息,全力开展抗洪工作。19日晨5时,岳滩镇岳滩村150米长圩堤出现漫溢险情,市防汛办赴一线和群众一起对圩堤加高培厚,并及时协调抢险队伍,驻地武警部队派出400余名警力全力支持抗洪抢险,经过长达7个小时的奋力抢险,共对1700多米圩堤普遍加高1米左右,有效保证了低洼区群众财产物品的转移。秋汛初期,面对社会上对河道行洪流量的谬传,市防办还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等平台,及时向广大市民群众发布水情信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测猜和惊慌。
情系人民,全力抗旱 2010年10月份,全市130余天没有有效降雨,月平均降雨量仅6.3mm,降水比同期偏少80%,加之气温持续偏高,大风天气多,土壤失墒加快,全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面对严重旱情,市防汛办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旱工作。根据现有水利工程的蓄水情况和旱情发展趋势,在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基础上,千方百计扩大抗旱浇灌面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因地制宜增修了各类应急抗旱设施,维修维护了灌溉设施。对井灌区出水能力不足的机井通过洗井、淘井的方法恢复其出水能力,对渠灌区通过延伸渠道、加长管道的方法扩大灌溉面积。通过努力向上级争取抗旱资金3800多万元,投入抗旱人数27万余人,投入抗旱机电井8000多眼,泵站1000余处,出动流动抗旱设备1192台套,累计抗旱浇麦130万亩次。及时解决了7624人、1840头牲畜的饮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