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6岁的武淑芳是偃师市一位退休体育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提着红布兜,往返几个小区义务为大家理发。她已坚持几十年,为数以千计的人理过发,剪刀等工具不知换了多少次……她为何钟情理发?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理发技艺挺精湛
近日,记者在偃师市某小区采访武淑芳时,她正为老“顾客”张秀娥理发。
“这四五年都是淑芳嫂子给我理发。”张秀娥说,她今年74岁,几年前在小区内让武淑芳理发一次后,便认准了这个理发师。
武淑芳在理发时便展示出精湛的手艺,她不但会用右手理发,左手同样能理,一把剪子、一把梳子,十几分钟就能搞定。
“左手剪右边头发更利索,便于观察。”武淑芳说,上岁数的人体力不如从前,双手交替工作能缓解疲劳。
理发成了交际方式
是什么让这位七旬老人与理发结缘?1957年,武淑芳是原太原体校的一名学生,当时受条件限制,学生们相互理发,工具是普通的剪刀,发型是“运动头”。这时,手艺比较好的她,慢慢成了大家的理发师。
1960年,在全国第一届运动会手球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后,武淑芳先后在原太原铁路学院、原铁路中学工作,而平时为同事、朋友理发成了她交际方式之一。
1963年,武淑芳到偃师六高工作,理发成了她生活中的习惯,服务对象也变成了学生。她说:“那时,理发多集中在午休时间。‘笨剪子’不好用,给一个人理发需要半个小时左右,谁头发长先给谁理。”
1971年,武淑芳到偃师市南蔡庄学校工作,义务理发的对象从学生转为周围的人。
“每到一个地方,我就会主动给别人理发,慢慢地周围人都知道我了。”武淑芳说,在南蔡庄工作时,她经常为周围邻居和街上群众理发。有意思的是,她常光顾的一家理发店老板得知她会理发后,常让武淑芳给其理发,后来店老板给武淑芳理发时,连钱也不收了。
1978年,武淑芳到偃师体委工作至退休,为身边人理发的习惯仍坚持着,走街串巷的小贩也曾是她服务的对象。
理发中有生活乐趣
“如今搬了新家后,与不少老邻居、朋友相距远了。”武淑芳说,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给他们理发,还不耽搁聊天,也算是生活的一种乐趣。
有一次,武淑芳在偃师市老城某处为老朋友理发时,引来不少人围观,结果忙到太阳快落山才收工。虽然一下午的工作让她手臂酸痛,但她笑着说:“给人理发是我的爱好,能给我带来很多乐趣。”
武淑芳还为“顾客”制定了一张理发时间表。她会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上门服务。当记者提出看看这份时间表时,武淑芳却笑着说:“都印在脑子里了!”(记者马毓鋆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