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纪念碑(资料图片)
在偃师市的大冢头村,因葬有战国时期秦相国吕不韦而声名远播。吕不韦以“奇货可居”的投机行为开商人从政先河;以商人的理论来管理国家,积极倡导贸易,奠定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经济基础;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影响深远。后受秦王嬴政嫉恨,吕不韦不愿受辱而饮鸩自杀。
死葬“大冢”
大冢头是偃师市首阳山镇的一个行政村,境内有一大土冢,相传为秦相国吕不韦之墓,因为村庄坐落在大冢西侧,所以得名“大冢头”。
有长者回忆,新中国成立前,此冢直径尚有百米左右,冢上有大殿、厢房,做过镇公所、学校等,村民避兵祸时也常躲在上面;新中国成立后,殿房因过旧被拆,冢也被逐渐蚕食。
如今,这座墓冢直径仅有20米左右、高约10米,被圈进了偃师第一高中院内。冢上长满了野生的槐树、枣树,冢下是曲径回廊,不时有学生在此读书散步。1994年12月,首阳山镇为其立了一座纪念碑。中国思想史研究所所长张岂之教授来偃讲学,参观了吕不韦墓冢并为吕不韦纪念碑奠基,并撰写了《秦相国吕不韦墓碑记》。
弃商从政
吕不韦,出身战国末期的一个商贾世家。历代史书中有的讲他是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有的称他为濮阳人。成年之后,吕不韦往来各地贩卖货物,以低价买进,再以高价卖出,获取了巨额的财富,史称“家累千金”。
吕不韦一生的重大转折发生在邯郸,在这里他意外结识了异人。异人是秦昭襄王的孙子、秦国太子安国君20多个儿子中排行居中的一个。由于母亲夏姬不受宠爱,异人作为秦国的人质被送到赵国。在邯郸,异人不被以礼相待,既无自由,生活也十分困窘。发现了异人,吕不韦认为“奇货可居”,在征询了父亲的意见后,决定做政治买卖。
吕不韦先是笼络异人,并将赵姬赠给异人;然后花重金游说安国君最宠爱的华阳夫人,使异人被立为太子。后异人继位,即庄襄王。庄襄王登基后,迅速履行当初和吕不韦“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的承诺,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其为文信侯,并以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
饮鸩自杀
秦庄襄王在位仅3年就去世了,太子嬴政继承王位,尊吕不韦为相国,称他为“仲父”。
吕不韦当政期间,致力于兼并战争,努力扩张秦国的领土。他组织修建了郑国渠,使关中一带成为沃野;他招贤纳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仅他门下的食客就多达3000人;他组织门客“著其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这便是流传至今的名著《吕氏春秋》。
吕不韦的势力渐大,权倾朝野,已影响到秦王嬴政的统治。嬴政对他越来越不满,因此在平定嫪毐(lào’ǎi)集团叛乱时,迁罪于吕不韦,罢免了他的相国之位,并命他离开国都咸阳,回到洛阳封地。然而,吕不韦虽然去职归居洛阳了,但他在诸侯中的声望仍相当大,各地前来拜望的宾客仍络绎不绝。消息传到咸阳,秦王嬴政深感不安,欲根除隐患。
秦王嬴政想要把吕不韦流放蜀地,赶尽杀绝,吕不韦为了不受其辱,饮鸩而死。他的门客偷偷将他埋葬在洛阳北邙的大冢内。史书记载,此冢本是吕不韦为他先去世的妻子而修,民间传曰“吕母冢”,吕不韦葬入后,遂改称“吕侯冢”。 (记者戈晓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