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至15日,第四届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周在北京举行。市委、市政府牵头搭台,农业产业化企业“抱团唱戏”,让洛阳的“土宝贝”在北京大放异彩,164种具有浓郁洛阳特色的五谷杂粮、果品蔬菜等农产品走上前台,成了代表洛阳的新形象大使。
11日至15日,第四届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周在北京举行。市委、市政府牵头搭台,农业产业化企业“抱团唱戏”,让洛阳的“土宝贝”在北京大放异彩,164种具有浓郁洛阳特色的五谷杂粮、果品蔬菜等农产品走上前台,成了代表洛阳的新形象大使。
164种土特产“进京赶考”
黑杂粮、牛排菇、蜗牛肉、富硒梨、核桃工艺品……这些洋气的农产品在全国农展馆吸引住了参会人员的目光。经过科技改良的农产品被冠以全新的概念,让“农字号”产品一改往昔的形象,成为最抓眼球的新事物。
近年来,缘于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受到人们的青睐,一些营养价值更高、味道更美的特色产品被相继开发出来。目前,我市形成了以主食、奶业、食用菌、畜禽、果品、中药材、花卉等为主的七大农产品加工体系。
此次“进京赶考”的5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164种名优农产品均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品质高、质量好的知名品牌和特色品种。
“土宝贝”纷纷“留宿”北京人家
但这些优秀“选手”在展销周开幕之初却遭到冷遇:吃了黑色作物有没有不良反应?你的小米真是无公害吗?……北京市民纷纷抛出疑问。
“当时心里就犯嘀咕,千里迢迢赶到北京,东西卖不动,还得再白搭运费运回家。”刚从北京返回的伊川县三康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远会军说出了当时的忧虑。
河南硒谷绿色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利民此去北京,带了8麻袋富硒红薯。展销周伊始,他便饶有兴致地向人们介绍富硒农产品的优点。本想着自家的这些宝贝会被抢购一空,可到头来客人一走了之。为避免“满载而归”,他干脆拆开麻袋论块卖。此时,人们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走一两块红薯试吃。
杨利民说:“食用农产品都是眼看为虚、口说无凭,吃到嘴里,品质才见分晓。”果不其然,第二天,尝到甜头的北京市民再次光临展位,每公斤6元的“高价红薯”被一抢而空。他的红薯在北京“红”了。
远会军则另辟蹊径,在农展馆用电饭锅“点火做饭”。不一会儿,小米的香味便弥漫在展位周围。闻香而至的人们品尝着味美香醇的小米饭,赞不绝口。
红薯“红”了,小米“火”了……其他农产品也毫不示弱。黑杂粮、树莓果汁、猕猴桃红酒等带有洛阳特色的“土宝贝”也纷纷“留宿”北京人家。
展销周变身“洽谈周”
嗅到“洛阳味道”的经销商、代理商,自然不会错失良机。我市的特装展位不仅充当“售货点”,还“兼职”做了洽谈会会场。
“产品走俏,企业自然受益。”洛阳绿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亚同说。他的特种蜗牛养殖项目受到认可,企业订单纷至沓来。
嵩县梦戈核木工艺加工厂,用质地坚硬的野生山核桃木制成盘子、笔筒、花瓶等工艺品,尽管价值不菲,但前来接洽咨询的客商络绎不绝。“展销5天,前来商谈合作事宜的投资人、经销商不下20个,但苦于厂子规模有限,不得不眼巴巴看着订单流失。”该厂负责人石桂珍遗憾之余,更坚定了扩大工厂规模的信心。
据不完全统计,展销周期间,我市52家企业共与代理商、经销商成功签订销售合同65份,并有近200家企业向他们提出了合作意向。
实现参会、参展常态化
“有不少企业是第一次赴京参展,尽管在品牌塑造、布展营销等方面还存在缺陷,但展会带给企业的机遇是无可比拟的。”市农业局局长王须才说,展会不仅是一个宣传推介的舞台,更是观摩学习的平台。
通过交流学习,有的企业感到产品包装需要改进,有的则认为发达地区涉农企业的营销模式更值得借鉴。譬如,河南硒谷绿色农业有限公司的富硒系列农产品,被北京一家主供外籍人士消费的连锁超市看中后,双方迅速达成合作意向。这两天,刚刚返回洛阳的杨利民便急忙开始设计中英文对照的包装。
农业的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市农业局副局长魏建民说,通过品牌塑造和现代营销,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链条才是根本。他认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周等现代展会,应当成为我市打造农产品品牌的重要载体。今后,我市将逐步实现参会、参展常态化。
(见习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王高潮 张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