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旅游商品,一生旅游记忆。旅游商品,洛阳让游客带走什么?昨日,市旅游界有关人士纷纷就此话题发表看法。
“小散乱”现状让人忧
外出旅游,携带一两件当地的旅游纪念品回家,是大多数游客的选择。那么,我市旅游商品市场现状如何呢?
市旅游商品协会负责人高少利介绍,目前,我市现有旅游商品市场20余个,专门从事旅游商品研发、生产的工艺美术大师有10余人,开发牡丹画、唐三彩、青铜器、澄泥砚、竹编和手工织布等工艺品10大系列800多个品种,生产企业200多家,旅游商品初具规模。
“当然,我市旅游商品还不尽如人意。”高少利说,一是“小”。旅游商品市场潜力大但产业规模小,大部分企业“小、散、乱”,家庭作坊式经营方式还很普遍,规模化生产比重小。二是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在产品结构中,重工艺品开发,轻旅游纪念品、土特产、旅游用品、旅游食品开发。三是旅游购物市场较为混乱。四是旅游商品的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路径没有明确,不利于旅游商品业做大做强。
高少利表示,这些现象已影响了我市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发展。
编制旅游商品发展规划
“要改变我市旅游商品‘小、散、乱’现状,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市旅游局局长魏立峰说,一是树立抓旅游商品就是抓经济增长点的观念。在旅游六要素中,“购”是弹性最大的一种支出。因此,它在旅游总消费中的比重往往被视为衡量旅游消费水平层次高低的尺子,也是旅游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二是树立抓旅游商品就是抓促进就业的观念。旅游商品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发旅游商品经济,有利于促进全民创业和百姓就业。三是树立抓旅游商品就是抓旅游形象的观念。一件精美的旅游商品,是传播旅游形象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扩大旅游地的知名度。
魏立峰建议,应尽快编制出台全市旅游商品发展规划,从宏观上、战略上、方向上,对开发旅游商品作出规划,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目标,出台旅游商品优惠扶持政策,促进旅游商品市场趋于完善。
建设旅游商品集散中心
做强旅游商品市场,丰富商品种类是关键。我们应开发哪些旅游商品?市旅游局市场开发科科长王妹婷认为,开发旅游商品应紧紧依托洛阳厚重历史文化资源。
“只有具备十足的‘洛阳味儿’,我们的旅游商品才能被游客接受。”王妹婷建议,在开发旅游商品时,可加强与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系,鼓励各方面人才积极参与旅游商品的研发,并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新特旅游商品。
高少利说,为促进我市旅游商品业运转有序,应着力构建以旅游商品销售平台为核心的市场运作机制。他建议,有关部门应将旅游商品市场建设纳入城市规划、景区规划、商业网点规划中,做到把旅游商品市场建设与城市开发、景区建设、商业网点的规划建设同步,完善服务游客购物的基础设施。
魏立峰认为,我市应加快谋划建设一批旅游商品集散中心或旅游商品一条街,以方便游客选购特色旅游商品。(记者姜春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