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1年开始,洛阳一中的“学雷锋小组”坚持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并让这种精神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中薪火相传。这份坚守和传承,不仅让那些受到帮助的人感到温暖,也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感召,投身到帮助他人的队伍中来,并将爱与温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带给更多的人。
|
“学雷锋小组”的成员去看望李素芹老人。(翻拍自资料图片) |
|
从1971年开始,洛阳一中的“学雷锋小组”坚持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并让这种精神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中薪火相传。这份坚守和传承,不仅让那些受到帮助的人感到温暖,也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感召,投身到帮助他人的队伍中来,并将爱与温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带给更多的人。
昨日,在老城区亨通街3号独居老人吉玉娥的家中,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洛阳一中“学雷锋小组”的成员们正利用课余时间来看望吉玉娥。
吉玉娥今年85岁,每月仅靠200多元的低保生活。她的房子是老旧的砖房,房中连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吉玉娥老人是第18届“学雷锋小组”照顾的对象。
从1971年开始,“学雷锋小组”已经坚持了42年,小组的成员毕业一批,又接上一批。雷锋精神也如同接力棒,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手中传递,到如今已传递到了第18棒。42年来,洛阳一中“学雷锋小组”始终活跃在学校附近的军烈属、孤寡老人及离退休老教师的家中。在他们照顾过的30多位老人中,大部分已经带着人间的温暖离开了人世。
雷锋精神届届相传
1971年的春天,在班主任王俊文的支持下,洛阳一中的袁星茹、张荣芝、李彩琴等几名女同学自愿组成了“学雷锋小组”。她们利用课余时间,把军属沈大娘和孤寡老人李素芹当成自己的亲人,经常给她们买菜、做饭、扫地……
1974年,第一届“学雷锋小组”的成员毕业离校了,但小组并没有解散,新入学的宋改新、曹冠英、关思英等4名女同学接上了班。
1977年,第二届“学雷锋小组”的成员又要毕业了。组长宋改新就把照顾这两位老人的重任交给了表妹宗幼文和与宗幼文同一年级的斯海燕、王惠敏、周叔贞等几位女同学,第三届“学雷锋小组”成立了。
1981年,宗幼文等人毕业。同年,军属沈大娘因病去世。杨艺新、孙君芳、王艳娟、杜美娟等几位女同学成为第四届“学雷锋小组”的成员,并接过照顾李素芹老人的工作。这位李素芹老人被“学雷锋小组”的成员们整整照顾了16年。16年来,老人和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直到临终时,老人嘴里还在念叨着一些孩子的名字。
今年57岁的袁星茹说,成立“学雷锋小组”时,自己并没有想那么多。第四届“学雷锋小组”组长、今年44岁的杨艺新说:“当时接下上一届的学雷锋接力棒时,我们只是觉得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只希望自己能帮助到他人,将这种精神延续下来。”
因为这种传承和坚守,“学雷锋小组”成员的行为也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1979年,“学雷锋小组”受到共青团河南省委的表彰;1981年,被洛阳市评为“五讲四美”先进集体;1982年,被评为“洛阳市学雷锋先进集体”。
1982年2月,杨艺新代表“学雷锋小组”全体成员,赴北京参加了“全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暨先进集体代表大会”。面对如此高的荣誉,小组成员们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
“学雷锋小组”的成员与吉玉娥老人聊天。 |
|
面对误解,坚持不懈
1988年的一天,第七届“学雷锋小组”的成员到西关花坛的公交车站搞义务活动。成员于乐勇在搀扶一位老人上车时,被误认为是小偷,还挨了值班民警几个耳光。后来,经过调查,警方确认是学生在做好事,该民警当场道歉。
1989年,第八届“学雷锋小组”成员徐小涛在老城区营林街附近,看到一位老太太被汽车撞倒,就热心地走过去将其扶起。不料,徐小涛随后被老太太的儿子误认为是肇事者,要求徐小涛赔偿1500元医药费和精神损失费。当时,一个工人的月工资水平也就50元左右,徐小涛的父亲徐建松东挪西借,赔偿了老太太600元医药费。
这两件事对当时“学雷锋小组”的成员们打击很大。为什么做好事不被理解?大家在困扰中徘徊不前,活动搁浅了近半年。
今年76岁、带过10届“学雷锋小组”的辅导员刘鸿勋老师回忆说:“当时,孩子们都很气馁,觉得做了好事反而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我提醒大家,做人要尽职尽责,做事要尽善尽美。雷锋精神是一种不求回报的付出,是一种执著的信念。学雷锋不能间断,接力棒不能在我们这里掉下,一定要继续传递下去。”在他的鼓励下,孩子们又重新鼓起了继续下去的勇气。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王亚楠是第17届“学雷锋小组”的成员,目前在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一。在去年新生入校时,她以自己参加“学雷锋小组”的经历和感悟为内容的发言,打动了在场的师生,她也成功竞聘为该校学生会主席。
在新环境中,王亚楠以自己助人为乐的习惯带动更多的人。今年3月7日,王亚楠在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学院组织了一场手工制作拍卖活动,并将拍卖所得的5000元,亲手送到省妇幼儿童医院内一名等待做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小女孩的手中。3月9日,王亚楠又组织30名同学,到省儿童福利院看望了孤残儿童。王亚楠说,她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这种忘我付出、助人为乐的精神带到她人生的每个角落。
洛阳一中团委书记刘岩说,“学雷锋小组”一届一届在壮大,目前的第18届已有成员47名。“学雷锋小组”的活动已从帮助孤寡老人扩展到为社区义务劳动、在路口指挥交通等。
去年7月下旬,河南省中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在该校举行。活动前夕,学校在校内招募40名志愿者进行引导、举牌等服务。由于暑期高温,校团委一直担心招募困难,没想到200多名学生争先恐后地报名。学校只能优中选优,有些落选的学生甚至当众哭泣起来。
刘岩说,由此可见,学雷锋已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习惯,成为学校的一种光荣传统。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助人为乐的氛围,使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温暖。
洛阳一中党总支书记刘学鹏说,学雷锋不仅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文化。学校要培养学生从学习生活的点滴和小事做起,在学习上发扬螺丝钉精神,刻苦钻研;在生活中助人为乐,敢于伸出援手,并将这种传统继承下来,让雷锋精神在校园长久“落户”。
(记者 王晓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