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戏曲历史悠久,祥兴荣乔家戏衣店曾随着洛阳城戏曲业的发展,上演过一幕幕精彩好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祥兴荣乔家戏衣店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再。
1 当年:独门手艺 生意奇好
沿着老城区东大街的青石砖路向东走去,过了鼓楼,我看到路北一座稍显破败的庭院,问了街坊邻居才得知,这便是曾经的祥兴荣乔家戏衣店。
当年名扬洛阳地区、饱含传奇色彩的祥兴荣乔家戏衣店已不复存在,如今只剩下世代居住在这里,已转行做其他生意的乔家后代了。46岁的乔志高就是其中之一,如今虽不做戏衣生意了,但讲起世代家传的手艺,他的脸上还流露出自豪的表情。
乔志高说,祥兴荣乔家戏衣店的创始人名叫乔成功。清朝时,乔成功曾被朝廷授予“七品花翎”之职,任襄郏(今襄县、郏县)知县。
乔成功为人谦恭耿直。他在任期间,虽然自己生活清贫,对待百姓却从不马虎,一直很受百姓拥护。当年,他因病提早卸任,百姓舍不得他离去,还送了一把“万民伞”给他。卸任后,乔成功乐善好施,长年在洛阳老城区东大街董公祠堂里用米票和馍票周济贫民。久而久之,他的善行感动了百姓,朝廷特地赐予他“勤俭好善”的匾额。
清末,洛阳城里戏曲业的发展正如春笋拔节,这让乔成功看到了商机,他领着儿子乔荣先开办了祥兴荣乔家戏衣店,踏上了制作戏曲用品的道路。
乔荣先天资聪明,通过精心钻研,年轻时就掌握了一套戏衣制作工艺。无论是胡子、刀枪、帽子这类道具,还是蟒、靠、帔、褶等戏衣,甚至硬盔、盔头这样需要手工精细制作的道具,他都制作得很好。
祥兴荣乔家戏衣质量好,价钱又便宜,渐渐地,好名声就传了出去。当时,戏曲在洛阳乃至全国都特别红火,洛阳只有这一家戏衣店,因此店里生意奇好。乔家大院旁的胡同,因为总是停靠来往进货和送货的马车,也被人叫成乔家胡同。洛阳曲剧团的朱天水、朱六来等名旦,都是祥兴荣乔家戏衣店的常客。
2 如今:渐被淡忘 辉煌不再
乔志高的父亲乔柏良是祥兴荣乔家戏衣店的传人之一。乔志高说,抗日战争开始后,乔家的戏衣生意就停了。到了1956年,乔柏良和妻子任世花将祥兴荣乔家戏衣店重新开了起来。随着豫剧的兴盛,夫妇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我市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和曾广兰,都是祥兴荣乔家戏衣店的常客。
1989年,常年的辛苦劳作让乔柏良很是疲惫,近60岁的他便停了戏衣生意,祥兴荣乔家戏衣店的故事到这里暂时画上句号。
乔志高说,他从小跟着父母在家,虽然没学着做戏衣,但也熟悉这行当。我们问他以后还打不打算重开戏衣店,乔志高摇了摇头说:“现在生意不好做啊。”虽是代代传下来的手艺,但现在戏曲发展已不如以往,加上苏州等地的一些戏衣制作强店的冲击,维持下去已属不易了。
2006年,乔志高的堂兄弟乔高法打算将祥兴荣乔家戏衣店重新开张,给面临失传的乔家戏衣带来了些许光明。2007年首批公布的“河南省老字号”的名单中,祥兴荣乔家戏衣店榜上有名。可这几年,乔高法卧病在床,虽然一度也曾挂起了招牌,最终却没能将店开起来。
3 期盼:广伸援手 薪火相传
乔家戏衣制作精细,连存放和使用都有很多讲究。全新的戏衣需要叠放起来,由于成衣之前,布料上都会均匀地刷一层浆糊,所以穿过的戏衣不能水洗,只能喷上几口白酒以消毒,再挂晾起来。这些细节也许会被乔家的后代淡忘。
曾经是洛阳市民间文化遗产救援工程委员会工作人员的杨宏志先生,对这些家传手艺特别关心。说起祥兴荣乔家戏衣店的事,他觉得特别可惜。杨宏志说:“抢救这些老字号,只靠家族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将类似行业集结在一起‘抱团取暖’,老字号所担负的压力就会少一点。” (见习记者 寇玺 记者 马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