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物工作队日前在配合瀍河回族区一村民安置小区基建过程中,发现一座小型西周马坑和祭祀坑。
①马坑发掘现场局部
②出土陶器
③贝壳和螺蛳壳
|
④马骠、马衔、铜泡等马身上饰物
记者昨日获悉,市文物工作队日前在配合瀍河回族区一村民安置小区基建过程中,发现一座小型西周马坑和祭祀坑。
据介绍,这是继2010年5月市文物工作队在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学院发现大型西周祭祀遗址之后,我市发现的又一处西周祭祀场所。市文物工作队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该遗址规模较小,但由于其与上次发现的大型西周祭祀遗址直线距离很近,且在此处发现大量西周人活动的痕迹,因此此次发掘为寻找西周洛邑城遗址增添了新线索。
昨日上午,记者随市文物工作队汉唐研究室主任王炬等来到位于东花坛附近的瀍河乡下窑村这处考古发掘现场,看到现场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有两名技工正在对遗址进行后期清理。据介绍,该遗址的发掘工作从8月开始,持续了两个多月。遗址发掘面积大约300平方米,主要有一个方形马坑、一个方形祭祀坑、一个圆形祭祀坑和一个巨大的灰坑。其中方形马坑内有两副结构清晰、完整的马骨骼,马头朝南,呈背靠背侧卧状。两匹马的北部隐约有车辙痕迹。王炬解释说,由于该马坑之上又出现过现代墓葬,因此车的痕迹不算明显。所以,到底有没有车目前还不好确定,但从马的位置判断,车存在的可能性很大。考古人员还在这个马坑内发现了一些铜泡、马骠、马衔等马身上的器物和装饰物。
与方形马坑相邻的是一个方形祭祀坑,该祭祀坑东北角有两副叠压在一起的动物骨骼,考古人员初步判断为用于祭祀的马和狗。祭祀坑的东南角有一匹祭祀马,骨骼结构亦非常清晰。与方形祭祀坑紧邻的圆形祭祀坑里,有两副动物骨骼,考古人员判断分别为一匹小马和一只小羊。
除马坑和祭祀坑外,该遗址内还有一个巨大的灰坑。王炬讲,这是盛放古人生活垃圾的地方。不过,令人惊讶的是,此前所发现的西周灰坑都比较小,而这个灰坑深约4米,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约6米,灰坑四壁有许多黑色的印迹,应该为古人留下的。王炬说,灰坑是了解古人生活状态的一个重要线索,单从这个灰坑的面积就可判断,在此处生活的西周人应该很多,他们在这里的活动非常密集。正是这个原因,考古人员在灰坑内发现了大量西周人生活的遗留物,主要以各种生活器物为主,有陶罐、陶鬲(音li,古代一种炊具,样子像鼎)、陶簋(音gui,古代祭祀或宴饮时盛食物的器皿,一般为圆形,大口,有两耳)等,同时还有一些骨簪等饰物。不仅如此,灰坑内还出土了许多大的贝壳、螺蛳壳等,王炬说,这些贝壳和螺蛳壳应该是古人食用后丢弃在灰坑内的,从贝壳和螺蛳壳的大小可以看出,当时瀍河一带水源充沛,水草丰美,自然环境优越,非常适合人类生活。
王炬告诉记者,之所以判断此处为西周的祭祀场所,主要以祭祀坑内动物的摆放位置为依据。祭祀在古人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活动,既可以祭天、祭地,进行宗教祭祀活动,也可以通过祭祀驱邪避灾等。而由于目前的发掘面积有限,因此这处祭祀场所祭祀的具体对象还不好判断。
那么,该遗址发现的意义在哪里?
王炬告诉记者,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营建洛邑。根据文献资料的记载,文物工作者已对洛邑城的城址划定了大概范围,但遗憾的是洛邑城的城墙却一直没有找到,这就意味着洛邑城的具体位置仍然没法确定。这是近年来我市文物工作者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
王炬说,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已在瀍河两岸发现了许多西周时期的高规格墓葬、车马坑、铸造铜遗址等,这些遗址均处于文献记载的洛邑城范围之内。
“值得高兴的是,此次发现的这处马坑和祭祀坑与2010年5月在河科大林业职业学院发现的大型西周祭祀遗址直线距离不超过800米,且古人活动痕迹明显,因此尽管其规模较小,却可以证明此处也处于西周城内,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寻找西周洛邑城遗址增添了新的线索。”王炬说。
□记者 李燕锋/文 张晓理 高山岳/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