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电影《雄狮少年》热映,让狮舞成了热门话题,提前引爆春节火花。
这阵子,电影《雄狮少年》热映,让狮舞成了热门话题,提前引爆春节火花。
狮舞源于河洛,古称“太平乐”,俗称“耍狮子”“舞狮子”,是中华优秀民间艺术、国家级非遗项目。
洛阳狮舞兴于汉魏时期,是我国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民间狮舞,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其表演风格大气磅礴、奔放洒脱,表演技巧细腻精湛、生动传神,乃北派狮舞的杰出代表。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本无狮子,狮舞是咋来的?
01
雄狮入洛 威震全城
狮子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洛阳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或也是中原最早出现狮子的地方。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与波斯等地已有民间往来。汉朝派张骞、班超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后,中国与西域诸国正式通商建交。
据《后汉书》《魏书》等古籍记载,东汉时,大月氏国、安息国遣使来洛,把狮子当贡品献给了大汉皇帝。北魏时期,波斯使者来洛朝贡,献给中国皇帝的礼物中也有狮子。
远道而来的西域雄狮轰动全城,众人争相观看,视其为瑞兽。《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洛阳城里有狮子坊,孝庄帝曾在华林园组织观赏猛兽搏斗,“虎豹见狮子,悉皆瞑目,不敢仰视”。
虽然有人认为,狮舞源于远古时期的驱傩(一种驱鬼迎神的仪式),但按常理推断,狮舞应是狮子来到中国后方才出现的。它原是皇室祭典、佛教祭祀表演项目,其兴起或与佛教的广泛传播有关。
汉明帝派人到古印度取经,在洛阳建立了我国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待到北魏,洛阳佛寺云集,已有“佛国”之称。
佛典记载,佛祖的坐骑是狮子,文殊菩萨亦骑狮传法。狮子因此备受推崇。
早期的狮舞脱胎于戏狮,主要出现在庙会上,不仅是辟邪、祈福的仪式,而且是人气超高的民间杂技表演和娱乐活动。
《洛阳伽蓝记》里说,当时,洛阳长秋寺有三层浮屠佛像,每年四月初四,人们抬着佛像出街,“辟邪、狮子导引其前,吞刀吐火,腾骧一面,彩幢上索,诡谲不常”,后面跟着吞刀吐火的杂耍艺人,围观者成千上万,挤扛不动。这种为佛像作导引的狮子,应是狮舞的重要起源。
唐代,狮舞发展成了规模浩大的大型宫廷乐舞,人称“太平乐”。从宫廷到民间,每逢庆典、节会必有狮舞助兴。盛唐时期的五方狮子舞称绝一时,五色狮子雄踞五方,每只狮子由12名艺人扮演,高大威猛,睥睨天下,尽显王者风范。诗人白居易曾在《西凉伎》一诗中描述狮舞:“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可见昔日盛况。
北宋往后,狮舞表演从宫廷流入民间,火遍大江南北。
02
河洛狮王 睥睨天下
白马寺镇大里王村位于汉魏洛阳城一带,离释源祖庭白马寺很近。大里王狮舞称霸河洛,是洛阳狮舞的门面担当。
旧时,洛阳东北郊的火神庙有一通明代石碑,碑文中有洛阳民间狮舞社的相关记载。据老辈人回忆,大里王村昔日的狮舞社,就坐落在我国最早出现狮舞的地方——北魏长秋寺附近。
大里王村的村民大都姓王,村里的男人几乎都会耍狮子。他们大多自小跟随大人勤学苦练,长大后耍起狮子个顶个厉害。
洛阳狮舞讲究分工协作、通力配合,既可雄狮独舞,也可群狮争霸。表演时,一人在前顶狮头,一人在后拱狮尾,小狮子则由一个小孩扮演,舞狮人身披狮子皮,下身穿同色裤子和金爪蹄靴,耍起来酷似真狮,一招一式惟妙惟肖。
按表演套路来说,舞狮有文武之分,文狮搞气氛,武狮镇场子。不过洛阳狮舞耍得比较随性,舞狮者往往自由发挥,纵情表演,先在地上耍,再上高空耍,能文能武,套路活泛。
文狮是低空表演,逗狮人引着狮子在地面或桌子上嬉戏、撕咬、打斗、蹿跳,通过“狮子下娃儿”等把式套路活跃气氛。
武狮是高空炫技,摞板凳、荡秋千、爬梯子、上天桥、跳方桌、钻火圈、盘圈椅、上老杆……各种极限动作,耍得就是一个心跳。
上老杆是压轴大戏,步步惊心,精彩绝伦:狮子踩着悬在空中的细绳,颤颤巍巍地爬上离地十几米高的木杆,在杆顶的椅子或板凳上闪转腾挪,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令人叹为观止,大呼过瘾。
旧时,舞狮表演一般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观众们悬着一颗心,捏着一把汗,不免为舞狮者紧张。偏偏那耍狮子的艺高人胆大,生怕人看得不过瘾,还要故意增加惊险戏码,在登爬过程中佯装滑倒或踏空,吓得众人齐声惊呼,倒吸冷气,仰着脖子张着嘴,直到见狮子调皮地摇头摆尾,才回过神来鼓掌喝彩。一时间锣鼓喧天,梢子棍声、鞭炮声、呐喊声不绝于耳,威风凛凛的狮子在震天声浪中踩着鼓点抖擞跳跃,那场面叫人永生难忘。
03
狮舞九州 南北一家
按地域特色,狮舞分北狮、南狮两大流派。南狮又称醒狮,兴于广东佛山,由中原狮舞演变而来。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全球闽南人、客家人的祖根地。从两晋到宋元,由于战乱和灾荒,中原汉人数次大规模南迁,寄籍江淮,客居赣闽粤等地,逐渐形成了闽南民系和客家民系。源于洛阳等地的北方狮舞,亦随之传入岭南,逐渐形成了刚柔相济的南狮流派。
明清以来,大批客家人扬帆出海,携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播衍世界各地,狮舞广泛流传,成了海外华人扬我国威、认祖归宗的重要仪式。东方雄狮从沉睡中醒来,有华人之处必有狮舞。
作为北派狮舞的杰出代表,洛阳狮舞也随着河洛民间社火的蓬勃发展不断传承创新,声名远扬。
大里王村世代保持着年节舞狮子的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大里王狮舞社多次在民间艺术比赛中获奖,并受邀到全国各地演出,久负盛名,堪称“河洛一绝”。
1960年,大里王村狮舞艺人王铁娃出席全国文代会,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73年,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洛阳观看了大里王狮舞,赞不绝口。
1991年,在广交会开幕庆典上,南、北狮子队对擂演出,洛阳狮舞独领风骚,轰动全场,把观看南狮的观众都吸引了过来……外地民间狮舞队及专业表演团队纷纷来洛观摩、学习。 为传承发展民俗绝艺,近年来,洛阳建立狮舞培训基地、培训班,大力培养狮舞继承人。如今,洛阳已有数百支狮舞队、数千名狮舞艺人。根植于民间的洛阳狮舞,在新时代的浪潮里生机盎然,绽放出了新的华彩。蛇年春节,洛阳狮舞会表演什么绝活?让我们拭目以待!(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