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要)
洛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要)
——2024年2月5日在洛阳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保国
2023年工作回顾
本届市人大常委会选举产生后,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市委“三项重点工作”“三个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地方人大工作规律,围绕开好局、起好步、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研究提出并践行落实“四个满意”总体目标、“四个六”总体要求,人大常委会工作在上届基础上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多次受到省人大、市委的肯定表扬,在全省市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培训班上作了典型发言。
一、全面落实党的领导,确保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以理论清醒确保政治坚定。常委会党组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施以责任清单为抓手的“六项清单”制度,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第一步骤、代表培训第一课程,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以制度约束确保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常委会党组制定完善加强常委会政治建设的意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规定等8项制度。特别是专门制定了常委会党组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依法推进。修订完善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顺利实现省委、市委人事安排意图,充分体现人民意愿。
以主动担当确保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常委会党组坚决按照市委指示要求谋划推动工作,对市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时间深度研究、第一时间推动落实。班子成员按照“大攻坚、见实效、建新功”“万人助万企”部署要求,推动分包的重点项目、领办的督查事项、牵头的产业链转型等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二、坚持“小切口”立法,为洛阳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围绕提高质量推进科学立法。坚持立法工作党性、人民性、科学性、创新性、有效性相统一,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机制,建立常委会主任任组长、负总责的立法统筹协调机制和立法工作责任制,制定完善《立法工作办法》等11项制度。加强立法队伍建设,为高质量立法注入“源头活水”。开展青年友好型城市、全民健康管理“治未病”、停车管理、关林、白马寺、洛邑古城等立法调研,为科学立法提供坚实保障。
围绕中心大局推进特色立法。为推动“洛阳牡丹”特色城市IP转化为加速发展的新动能,先后赴菏泽、福州等地考察调研10余次,召开专题座谈会20余次,广泛听取专家学者、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高效率制定出台《洛阳市洛阳牡丹保护与发展条例》,为弘扬牡丹文化、推动牡丹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为助力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创新出台《关于促进洛阳特色餐饮发展的决定》,推出“一桌好菜”名录。出台《关于促进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为我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赋能加力。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服务保障驻洛部队的决定》,助力我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建设。
围绕民生关切推进创新立法。紧盯关乎民生福祉的难点热点,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把来自人民群众的“金点子”变成创新立法的“金钥匙”。开展物业服务、物业收费等立法调研,制定出台《洛阳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关于规范物业服务收费管理的决定》。制定出台《关于邻里中心和乡里中心建设的决定》,推动邻里中心、乡里中心成为老百姓“家的延伸”。及时出台《关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决定》,破解加装电梯堵点;出台“飞线”治理、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管理、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等决定。
三、着力提升监督质效,服务保障中心大局
聚焦机制方法创新,确保监督更有力度。创新成立由常委会主任任组长的监督工作统筹协调机制,统筹谋划、推进落实监督工作,构建市县乡三级人大“一盘棋”监督格局。创新完善监督制度体系,制定完善《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21项监督制度,确保形成监督闭环。在全省率先推出监督事项满意度百分制测评全覆盖,创新开展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初审意见满意度测评,激发监督动力,提升监督质效。积极探索联动监督。在全省人大系统率先制定暗访监督办法。
聚焦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确保监督更有精度。围绕产业发展,聚焦“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开发区改革、先进装备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等重点工作,开展视察、调研、座谈、审议60余次,开展牡丹保护与发展专题询问,125条意见建议全部整改落实。围绕城市提质,审查批准国土空间规划、医疗设施和教育专项布局规划,视察调研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围绕乡村振兴,视察、调研、审议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供排水一体化建设等工作。围绕稳经济,听取审议计划、预算、审计、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报告,开展预算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以重点领域改革事项、重点评价指标及问题整改落实为重点,开展视察评议,助力我市在全省2023年度营商环境评价中名列第一。围绕维护司法公平正义,创新出台全省首个监督司法工作办法。认真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聚焦社情民意,确保监督更有温度。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点开展高中教育提质提升专题调研。紧盯就业这一最大民生,开展职业培训执法检查,重点监督职业培训体系建立、职业教育投入、农村职业培训等工作。听取全民健康管理“治未病”工作报告,以有效降低发病率、节约医保资金等为重点,推动全民健康管理工作。开展主城区排水管网改造、供水水质提升工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安置房建设等专项监督。扎实做好人大信访工作。
四、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凝聚现代化洛阳建设强大合力
建强代表履职阵地。在全省创新建立代表工作站。创新建立线上代表工作站,实现线上工作站“全覆盖”、代表履职“全天候”、联系选民“零距离”。全国首创代表流动工作站,监督推动工作落实。
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在全省人大系统率先出台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26条举措,强化代表学习培训、联系群众、代表小组活动等工作。认真组织培训常委会组成人员、基层人大代表500余人次,实现初任代表培训全覆盖。制定代表履职管理监督办法。丰富代表履职活动。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异地视察。
强化议案建议办理。建立议案建议沟通协调和统筹督办机制,扎实做好代表议案建议提出、办理、反馈、督办等工作。开展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办理情况督导检查,创新代表向市人大反馈满意度办法。
五、加强新闻宣传工作,奏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最强音
创新新闻宣传体制机制,构建新闻宣传工作大格局。成立由常委会主任任组长的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新闻宣传办公室,构建全市人大宣传工作“一盘棋”格局。统筹做好“全面与重点”“被动与主动”“对内与对外”“域内与域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各方面宣传工作,形成全市人大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充分发挥新闻宣传作用,凝聚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共识。发挥“方向盘”作用,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党的全面领导、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的认同感和坚定性。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市县乡三级人大创新求效,服务保障中心大局。发挥“扩音器”作用,创新人大新闻发布会制度,召开住宅物业管理条例、洛阳牡丹保护与发展条例新闻发布会,推动民主法治深入人心。发挥“助推剂”作用,形成强大舆论声势,助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六、强化自身建设,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强力推进规范化建设。创新建立立法、监督、代表、新闻宣传、机关党务人事与后勤管理工作五项统筹协调机制,初步构建了适应新时代人大工作特点和需要的高效运行管理机制。
着力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宪法、地方组织法、立法法、监督法、代表法等学习研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制定大兴调查研究实施办法,着力提高创新思维、谋划工作、立法监督、公文写作能力。加强对县区人大工作的指导,全面提升市县人大履职能力。
大力推动干部作风建设。扎实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持续开展“五联五促”活动,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抓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强化“一线”意识,树牢“有解”思维,发挥“六个表率”作用,形成了主动担当作为、竞相谋事干事的生动局面。